曹虹從九十年代香港亞洲電視新聞部的主播、資深記者,華麗轉身到香港恒生大學傳播學院院長,成績斐然,行業間有目共睹。今天她成立了國際扶輪3450地區第121個扶輪社「穗港誠明扶輪社」,積極回饋社會的公益實踐者。曹虹的人生軌跡,始終圍繞著「承諾」與「使命」二字。
曹虹:「只要工作有少少表現,一定會回饋扶輪」
2000年代初,曹虹獲得國際扶輪3450地區新界扶輪社推薦為獎學金申請者,當年她以一句「只要工作有少少表現,一定會回饋扶輪」打動評審團,後來從300多名競爭者中脫穎而出,成為國際扶輪獎學金得主,遠赴英倫深造。回憶當年, 她坦言:「那不僅是經濟支持,更是對自我價值肯定。」評審過程中,她強調未來必以專業能力回饋社會的決心,最終成為全港五位獲選者之一。
從英國留學歸來,曹虹並未以追求名利為目標,而是積極追求真誠的信念:「只要能力所及,就去幫助別人。」她不懈地參與扶輪社的社區服務項目,從基層教育到國際賑災,低調卻堅持地實踐承諾。 她深信,自己能夠成為今天的自己,正是因為當初扶輪社的支持與幫助。如今,她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幫助更多有需要的人,讓生命的價值得以體現。她以記者擅長的敘事能力,為公益項目發聲,並號召更多專業人士加入。
成立「穗港誠明扶輪社」
因此,曹虹成立了「穗港誠明扶輪社」(Rotary Club of Sagacity Hong Kong),這是國際扶輪3450地區自1931年成立以來第121個社,立社來之不易。曹虹表示:「我感恩得到了來自各方面的支持與鼓勵,並希望這個扶輪社能成為一個平台,匯聚兩岸不同專業領域的精英,推動社會服務」。
「穗港誠明扶輪社」最大特色在於吸引了許多在香港各行業貢獻力量的「新香港人」。曹虹強調,它的宗旨是加強穗、港兩地的聯繫,促進大灣區社會共融與發展,並鼓勵「新香港人」以開放、包容的態度投入公益事業。她相信,真正的服務精神在於不分地域、文化,以行動實踐「超我服務」(Service Above Self)。
記者角色與公益事業本質相似
扶輪社的精神是『服務超越自我』(Service Above Self),這與我的新聞工作理念不謀而合。曹虹認為,記者角色與公益事業本質相似:皆需敏銳洞察社會需求,並以行動回應。
在當今社會,曹虹認為「新香港人」更需要展現團結、堅毅和創新的精神,為兩地的發展貢獻力量。她希望通過結合中港兩地的優秀人才,為香港及內地(如大灣區、廣東省等地)提供多元化的服務,協助更多有需要的人士。
展現兩地攜手共進精神
曹虹的願景不僅僅是建立一個扶輪社,而是希望能夠響應中央政府及特區政府的號召,共同講述好中國故事與香港故事,展現兩地攜手共進的精神。透過不斷的努力,她相信中港兩地的人才合作將為大灣區及兩地社會創造更多的價值。
談及未來,曹虹笑稱自己「仍在履約途中」。她計劃結合媒體與公益資源,推動青年領導力培訓,並鼓勵更多獎學金得主加入回饋循環。「當每個人都願意付出『少少』的時候,社會就能累積『大大』的改變。」 此外,曹虹也十分關注年輕一代的教育。她希望能夠推動傳播學院的大學生關注社會,將正確的信息教育傳遞給社會,為社會做出更多的貢獻與服務。
從主播、教育到公益推手,曹虹見證了個人成長與社會責任的交織。她的每一步都在證明:承諾的重量,不在於言語,而在於行動的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