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博萊(William Blair)新興市場股票投資組合經理林紅云(Vivian Lin Thurston)對新興市場作出最新評論,她認為中國在線上遊戲、電子商務、高端消費、電動車以及雲端和AI技術等行業仍展現理想的投資機會,未來要在新興市場成功投資,愈加需要專注於自下而上的alpha機會,同時結合自上而下的宏觀視角,詳細分析如下。

新興市場股市兩大結構性增長潛力

對新興市場(EM)股市作出長期投資的根本原因未變,主要基於兩大具說服力的結構性增長潛力,即:

  1. 中產階級消費增長;
  2. 全球經濟的先進科技供應鏈。

其中,包括中國、印度、東盟、拉丁美洲和沙特,均是中產階級崛起的典型例子;而後者則以台灣與韓國為代表,其科技產業能提供極具吸引力的投資機遇。

專注自下而上的alpha機會+宏觀視角

儘管如此,去全球化的結構性趨勢與日益升溫的地緣政治風險,令新興市場的長期與短期投資皆更趨複雜。威廉博萊認為,風險導致市場波動,但同時亦造就市場效率不足和投資機會。未來要在新興市場成功投資,愈加需要專注於自下而上的alpha機會,同時結合自上而下的宏觀視角。

隨著政策和地緣政治風險(如持續的貿易戰)不斷增加,新興市場的短期投資前景變得日益複雜和不明朗。為此,威廉博萊認為聚焦於基本面良好且持續改善的國內消費和服務行業,是應對這一波動時期的好方法。

中國基礎經濟逐步復甦

儘管關稅風險揮之不去,中國在線上遊戲、電子商務、高端消費、電動車以及雲端和AI技術等行業仍展現理想的投資機會,原因是中國基礎經濟逐步復甦,且國內政策持續推動內需增長和自主技術。

印度則是另一個絕佳例子,該國的國內消費市場和工業化領域,同樣提供龐大和快速增長的投資機會,並且受貿易戰的影響較為有限。

台灣科技產業面臨挑戰

以台積電為首的台灣的科技產業,能持續受惠於在全球半導體供應鏈中的重要地位,以及AI發展推動的新增長。然而,由關稅及全球製造布局轉移所產生的不確定性,或對產業的短期和長期盈利能力及收益帶來挑戰

免責聲明:本網頁刊載的所有投資技巧及分析,僅供參考用途。讀者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要自行判斷及審慎處理,更要自行掌握市場最新變化。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網頁及相關作者與受訪者無關,本網頁概不負責 。而本網頁所有專欄作者的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