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財政預算案推出刺激樓市措施,疊加中美「關稅戰2.0」談判取得重大進展,全球投資氣氛顯著改善,發展商推盤步伐加快,帶動香港樓市近月強勁反彈。據傳媒統計,5月新盤成交錄得約2,300宗,較4月的1,112宗激增逾一倍,創今年第二高水平,顯示樓市交投明顯回暖。
地產代理人數呈持續收縮之勢
雖則樓市交投顯見回勇,惟地產代理人數呈持續收縮之勢。根據地產代理監管局日前公布數據,截至5月底,全港持牌代理人數僅約37,871人,按月減少56人,連跌13個月,累計流失逾1,300人,創近8年新低。
在經濟尚未全面復甦下,近期各行各業「搵食」艱難,例如作為「百業之母」的銀行業,早前有大型銀行傳出裁員消息;此外,亦有本港大型會計師行,日前傳出削減人手,以及大幅減薪等風聲,難免令人憂慮經濟寒冬重臨。故此,我們地產代理業難以獨善其身,亦屬情理之中。
香港樓市持續好轉帶來審慎樂觀前景
儘管如此,樓市近期持續好轉,帶來審慎樂觀的前景,據美聯物業研究中心綜合土地註冊處資料顯示,5月整體物業(包括一手私樓、二手住宅、一手公營房屋、工商舖、純車位及其他等)註冊量合共錄6,437宗,若以此計算,即大約每5.9名代理爭一張單,數字遠較樓市交投相對低迷的時期,動輒約11至12名代理爭一張單的劣況明顯改善,反映行業「搵食」環境逐步向好。
誠然,目前市場仍受負面因素困擾,例如「關稅戰2.0」仍未完全解決等,但本港整體經濟及樓市,同樣不乏利好因素,只不過被市場暫時「選擇性」忽略。
流入本港的歐美資金明顯增加
例如香港作為全球主要國際金融中心,日前「財爺」陳茂波表示,過去半年,流入本港的歐美資金明顯增加;同時,今年至今本港新股集資額已超過760億元,較去年同期激增超過7倍,接近去年全年新股集資總額的9成,使香港在全球IPO排名躍升至第2位,這充分彰顯全球投資者與企業對香港的信心,為樓市與股市聯動發展提供強勁支撐。
經濟數據亦見起色,香港經濟在首季穩健擴張,實質本地生產總值按年擴張3.1%,較上一季的2.5%增幅有所加快,反映本港經濟環境穩健改善。
對下半年樓市持審慎樂觀態度
再者,美國聯儲局步入減息周期,香港銀行勢「跟減」,除了可減輕準買家及供樓人士負擔,亦進一步凸顯「供平過租」的情況,預期可吸引更多租客轉租為買,支持樓市。
筆者對下半年樓市持審慎樂觀態度,相信隨著愈來愈多矚目大盤接連登場,可望進一步炒熱樓市氣氛,令樓市重拾「量價齊升」的局面。
作者簡介:布少明為美聯物業住宅部行政總裁。騁馳地產代理行業三十載,憑實績由物業代理逐步晉升至管理層,一直緊貼樓市脈搏,對香港地產市場瞭如指掌,更融會豐富實戰經驗,歷年來為無數的家庭完成置業夢,其專欄及樓市分析遍佈全港各大傳媒,不斷為有意置業的人士,提供獨到觀點。
免責聲明:本網頁刊載的所有投資技巧及分析,僅供參考用途。讀者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要自行判斷及審慎處理,更要自行掌握市場最新變化。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網頁及相關作者與受訪者無關,本網頁概不負責 。而本網頁所有專欄作者的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