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台灣電子業面臨關稅及匯率的雙重挑戰,台股持續在震盪中展現韌性。富達國際基金經理白芳苹表示,鑒於業界已採取多項應對策略降低外部因素影響,台灣電子業反守為攻,應對關稅與匯率波動挑戰,在逆境中尋找機會,中長線表現可期。詳細分析如下。

關稅挑戰:策略應對與長期啟示

美國總統特朗普擬對各地加徵對等關稅,雖然短期暫時對手提電腦、手提電話、伺服器免徵關稅,惟市場仍擔憂供應鏈成本將大幅增加。然而,台灣電子業早在六年前便開始加速全球化佈局,在東南亞及墨西哥等地設廠以分散生產基地。這些措施使多家台灣電子業在墨西哥進行最後組裝與測試,透過USMCA美加墨關稅協定豁免關稅,相對減少關稅的影響。因此,雖然關稅談判持續,預期對台灣電子業包括PC和伺服器產業(尤其是AI伺服器)的影響相對有限,惟仍將對iPhone智能電話供應鏈造成影響,因iPhone多在中國內地與印度生產,關稅可能較高。

與全球品牌大廠深度合作

此外,與全球品牌大廠深度合作成為台灣電子業的一項重要策略,透過就近客戶市場進行生產投資及創新產品,提升談判力與市場黏性,創造雙贏局面。例如,台積電及其他硬體或零組件廠商正加速赴美國投資,並期利用自動化生產線降低成本。

長期來看,關稅挑戰已促使台灣電子業從「防守」轉為「進攻」,能快速建立全球多元生產據點並調整產品組合的企業將擁有競爭優勢。

匯率波動:機遇與風險管理

近期美元弱勢導致全球資金流向新興市場包括台股。市場或擔憂匯率波動衝擊台灣電子業收益,然而,台灣企業早已熟知使用匯率風險管理措施,亦即雖然訂單以美元計價,但原料、機器採購同樣以美元計算,一進一出盡量透過自然避險達到平衡,另可輔以遠期外匯避險有助緩解匯率對利潤的波動。

此外,台灣電子產業具競爭力大廠有望未來兩季報價即逐步反映新的匯率,因此匯率影響僅為短期,相關影響應亦已反映在市場預期。

台灣電子業在逆境中找到機會

綜上所述,台灣電子業在逆境中找到機會。雖然關稅與匯率帶來壓力,但國際化佈局以及避險策略將有效降低相關衝擊。此外,無論Computex台北國際電腦展或美國企業財報,正顯示全球對AI人工智能的強勁需求,尤其是主權AI及AI深化發展增加對硬體需求。英偉達行政總裁黃仁勳亦提到,代理式人工智能(Agentic AI)將成為未來重要趨勢,預示各產業將透過AI提升生產力。配合AI硬體生產良率近期改善,營運動能加速重返增長軌道,台灣電子業在這場科技革命中,必將扮演重要角色,尤其AI供應鏈的前景將大有可為。

免責聲明:本網頁刊載的所有投資技巧及分析,僅供參考用途。讀者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要自行判斷及審慎處理,更要自行掌握市場最新變化。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網頁及相關作者與受訪者無關,本網頁概不負責 。而本網頁所有專欄作者的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