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走勢】香港樓市利淡消息此起彼落,既要關心銀行加息、移民潮和供求大執位,亦有買家以攻代守,決心重投二手市場尋寶,希望以心水價錢覓得心頭好。
香港二手樓價持續下跌
香港二手樓價持續下跌,根據上週五(5月30日)公布的中原城市領先指數(CCL)最新報135.16點,跌破170點的支持位,其中九龍樓價率重回2019年低,較上週跌0.79%,及上月跌1.13%。數據明顯反映了業界又多一次睇錯市,自2022年起三年來最少五次。
每次出招後三個月後見光死
由2022年由放寬按揭、減辣到減息,以至到最近吹噓的供樓平過租,都一樣扭轉唔到弱市的事實,每次出招後三個月後見光死,究竟原因,不是他們看不到,而是把好處放大、隱藏壞處,把不利消息淡化,令市民感覺到樓市好轉,把他們洗腦,並說看淡者不直一直看淡的指責聲音,事實最難狡辯,大家看看數據表現下滑,數據不會騙人的。
世界瞬息萬變
其實現時多利好消息,不過世界瞬息萬變,資金流動速度快,令到各地的資本市場常常出現不哥性變化,諸如以前什麼的樓神、股神之流,亦有失靈的時候,還硬着頭皮說,說好的不會變,只是時間未到,待大家耐心等待,結果等了一年又一年、一等便三年了。
上季度的現樓貨尾多達2.8萬伙
其實這些左右大市的數據,其實一直存在,只是隱藏在樓市中,大家只愛看好消息,對壞消息忽視了日後的影響力真實存在而已!
房屋局的數據顯示,未來3至4年一手私人住宅潛在供應錄10.5萬伙,連續4個季度下跌,累積減少5,000伙,最主要來自在建而未售出的樓花單位減少3,000伙至6.5萬伙,上季5,500伙私樓獲批入伙紙,令到未售出的樓花變成未售出的現樓貨尾,上季度的現樓貨尾多達2.8萬伙,按季增加1,000伙,數目亦是歷史新高。
房屋局:預計供應量與預測落成量是不同的概念
這是什麼概念,房屋局回應,預計供應量與預測落成量是不同的概念,兩者有重疊的地方,但不能相提並論。公布數字要注意一致性,不能常常改變基礎,以免引起誤解和混亂,當局亦會繼續提供正確的數據,給行業內專家和廣大市民參考。
去年平均每宗一手成交金額錄約1,213萬元
按去年全年一手出售量錄15,601宗,涉及金額達1,892億元,比起2023年10,432宗及約1,098億元,分別高出約49.5%及約72.4%。值得留意,去年平均每宗一手成交金額錄約1,213萬元,較2023年約1,052萬元亦上升約15.3%,反映過去一年一手市場「成交量」、「成交金額」以及「平均每宗一手金額」均全線上升,這是自樓價2021年高峰位回落後首年回升。
目前積存的貨尾量要超過一年時間才到安全位
這又代表什麼,代表樓市回穩,非也,而是發展商持續減價後的自然現象,扣除撻訂重售外,同區一手樓價亦較高峰回落三至四成,回落速度更較二手指數為快,如果大家直接較同區在過三年內出售的一手樓價,便發現跌幅真的好恐怖。換句話說,以目前積存的貨尾量,要到達1萬或以下的安全位,亦要超過一年時間,加上未來海量的供應量,樓市要止跌回升談何簡單。
獨立樓評人 劉兆昌
作者簡介:劉兆昌為資深地產傳媒人,自1988年起投身地產傳媒採訪工作,見證香港樓市大時代三十年變化,曾任多間傳媒機構地產版主管,為香港傳媒界第一代地產版從業員,並曾於2010年出版首本買樓入門書。目前為自由創作人,中港兩邊走。
免責聲明:本網頁刊載的所有投資技巧及分析,僅供參考用途。讀者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要自行判斷及審慎處理,更要自行掌握市場最新變化。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網頁及相關作者與受訪者無關,本網頁概不負責 。而本網頁所有專欄作者的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