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入門】全球機械人市場正經歷重大變革,已成為現代社會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根據國際機器人聯合會(IFR)的數據,市場規模達1,580億美元,分為:

  • 工業機械人(55%):主要應用於汽車和電子製造;
  • 服務機械人(30%):醫療、物流及家政服務增長迅速;
  • 特種機械人(15%):涵蓋農業、深海、救援等新興場景。

「AI+機械人」的融合重構了產業邏輯

「AI+機械人」的融合重構了產業邏輯,亞洲作為全球製造和科技創新的核心地區,在各類機械人領域展現出強勁潛力。主要增長動力包括:

  1. 製造業自動化需求:中國、日本及韓國等國家在汽車和電子領域廣泛採用工業機械人。
  2. 勞動力成本上升:東南亞國家如越南和泰國因勞動力短缺,加速機械人替代人工。
  3. 香港的需求增長:高人力成本和勞動力短缺(例如,2023年餐飲業空缺率達15%)促使對配送、消毒和清潔機械人的需求上升。

老齡化社會為機械人產業提供機遇

老齡化社會的快速發展也為機械人產業提供了機遇。例如,日本護工缺口達60萬,推動養老機械人需求。松下的Resyone護理床機械人可變形為輪椅,減少人力依賴。慢性病監測和服藥提醒設備幫助老年人管理健康,降低醫療系統負擔。

市場領導者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工業機械人市場,佔亞洲市場份額的45%以上,主要企業包括埃斯頓(Estun)和新松(SIASUN)。日本的發那科(FANUC)和安川電機(Yaskawa)等企業主導高端市場,而韓國則以現代重工(HD Hyundai Heavy Industries)為代表,專注於汽車和半導體領域的應用。香港的Tobot Solution則針對配送、清潔和消毒等高價值客戶,精准契合了亞洲城市化進程中的四大機遇,成功突破香港走廊狹窄的痛點,提供全場景方案,差異化明顯。

併購潮及評估師角色

隨着機械人企業併購潮的興起,企業進行垂直整合以獲取關鍵性零部件,並水平擴張進入新應用領域。在這過程中,評估師的角色變得舉足輕重。他們需結合多種評估方法,動態評估企業價值,以量化潛在收益。

機械人企業的估值不同於傳統製造業

機械人企業的估值不同於傳統製造業,需考慮技術壁壘、市場滲透率及長期現金流。核心邏輯為預測未來自由現金流(FCF),並以適當的折現率計算現值。對於創新驅動型企業,實物期權法是一種有效的評估工具,考慮到企業的多種選擇,包括擴展、放棄、等待和轉換期權。

未來展望

隨着AI和5G技術的成熟,社會對智慧化和自動化的需求將不斷增加,機械人將在製造、醫療和家庭等場景進一步普及。政策支持與市場需求將持續推動產業創新。機械人產業正從「工具替代」邁向「場景重塑」,亞洲市場潛力巨大。

有效的評估模型有助於資金流向機械人產業,幫助投資者和企業挖掘潛在價值,使其能做出更明智的決策,推動機械人產業的持續發展。

作者簡介:羅珏瑜為華坊諮詢評估有限公司執行董事,美國評估師協會認可高級評估師(ASA)及英國皇家特許測量師學會會員(MRICS),軟件工程師學士及財務分析碩士,2019年被美國評估師協會(ASA)評選為年度Rising Star,並於2021年榮獲第三屆金紫荊女企業家獎之創新科技獎,以表揚她把智能估價系統引入市場,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推動業界發展。

免責聲明:本網頁刊載的所有投資技巧及分析,僅供參考用途。讀者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要自行判斷及審慎處理,更要自行掌握市場最新變化。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網頁及相關作者與受訪者無關,本網頁概不負責 。而本網頁所有專欄作者的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