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窮六絕股市魔咒再被打破?5月港股美股都不窮!5月計恒生指數累升1,170點或5.3%;三大美股指數道瓊斯指數、標普500指數及納斯達克指數,5月亦分別累升3.9%至9.6%。踏入「六絕月」,在關稅陰霾未散下,股市表現又如何發展?中信銀行(國際)個人及商務銀行業務投資主管張浩恩編撰的《中信銀行(國際)投資月報》2025年6月號,預計美股調整風險上升,歐亞股市持續跑贏大市,詳情如下。
歐亞股市持續跑贏大市
在5月中旬,中美兩國達成共識,暫緩對彼此大幅加徵關稅,為期90天。此外,美國與部分國家在貿易談判中取得了積極進展,這使得環球大部分主要股市已經修復自4月2日美國宣布「對等關稅」以來的損失。根據年初至今的表現,德國和香港股市表現尤為突出,這反映如上月所述,投資者正在將資金從以往偏重的美國市場,逐步轉向歐洲和亞洲市場,這一趨勢顯示投資者對風險的重新評估。
美國通脹前景與貨幣政策變得更複雜數據雖然反映美國通脹從高位大幅回落,但其貿易政策反覆無常,或會對當地物價帶來上行壓力,並已反映於巿場預期,多名聯儲局官員便表示需要更多時間及數據才能決定未來利率走向。政策的不確定性或會窒礙企業投資及家庭支出,為經濟及企業盈利增長帶來壓力。
美股調整風險上升
美國的減稅法案引發市場對當地財政狀況的擔憂,加上近期美國長年期國債拍賣反應平平,導致美債收益率持續高企,削弱了美股投資的吸引力。現時標普500指數(下稱標指)的盈餘收益率(Earnings Yield)便低於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顯示美股的風險溢價失色。
同時,美債收益率居高不下,不利企業資金成本,對美股前景構成隱憂,圖4顯示灰色陰影部份當債息抽升時,股市往往出現下跌,注意近期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由4%升至4.5%水平,令標指面臨調整風險。
然而,今年首季整體標指每股盈利同比增長達14%(截至5月23日),連續兩季的年增速達到雙位數,反映美國企業盈利能力依然強勁,因此投資組合並非完全放棄美股,而是需要謹慎選擇,並分散至其他市場包括歐洲和亞洲。
歐洲以積極態度應對外來挑戰
為應對美國的對外政策,歐洲各國積極尋求新機遇並增加內部投資。近期,歐盟與英國在國防合作、能源、貿易等多方面達成協議,而德國早前亦宣布了提高國防開支及一項總額高達數千億歐元的基建投資計劃,顯示歐洲對增強自身實力的重視。
在經濟方面,市場預期在關稅影響下將為歐洲經濟前景帶來不確定性,而歐元區的通脹則貼近歐央行設定的目標,為未來減息提供了空間,利率走向比美國更明朗。
從風險溢價的角度來看,歐股比美股吸引,加上歐股估值仍然低於美股,而在美國政策較多不確定性的情況下,歐美股市的估值差距有望逐步收窄,這一趨勢可能進一步推動資金流入歐洲股市。
弱美元有助資金流入估值合理的亞洲股市
亞洲股市與當地貨幣之間通常存在正相關性,而在美元偏弱的背景下將有助資金流入亞洲股市。
美聯儲編製的「貿易加權實際廣義美元指數」(Trade Weighted Real Broad Dollar Index)顯示美元相對於其他26種國際貨幣的實際價值,當中考慮了貨幣所屬地區或國家的貿易權重及通脹等因素。目前美元的實際價值仍然處於歷史偏高水平,在美國經濟有機會出現衰退、赤字擴大、債務上升、以及特朗普政府可能傾向於弱美元政策等風險因素下,美元存在進一步貶值壓力。歷史顯示當美元貶值時,亞洲股市往往出現上升潛力。
亞洲股市估值對比環球股市出現明顯折讓
此外,亞洲股市目前估值對比環球股市出現明顯折讓,這為投資者提供了吸引力。部分亞洲國家具備放寬貨幣政策條件,亞洲區內最大經濟體中國便面對通縮壓力,一方面巿場預計內地將持續推出刺激經濟措施,另一方面則料內地仍有減息降準空間,這將有助資金流入估值較合理的亞洲股市。
股市展望:輕度增持歐洲、亞洲(日本除外)及港股
免責聲明:本網頁刊載的所有投資技巧及分析,僅供參考用途。讀者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要自行判斷及審慎處理,更要自行掌握市場最新變化。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網頁及相關作者與受訪者無關,本網頁概不負責 。而本網頁所有專欄作者的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