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達國際基金經理George Efstathopoulos表示,過去幾十年金融市場,尤其是美國受全球化和大型股飆漲所帶動。然而,近期趨勢顯示全球政策走向分歧,區域發展動態變得更重要。關稅和保護主義抬頭加速區域化發展,引發供應鏈重組以及製造業回流。在此背景下,內需投資主題別具吸引力,中型企業在瞬息萬變的環境中展現獨特優勢,詳情見解如下:

中型股和大型股估值相差創歷史新高

此趨勢在美國以外尤其明顯,通脹放緩讓各國央行得以採取更寬鬆的貨幣政策,中型股可能因此迎來轉機,其他新趨勢也正為全球中型股創造有利條件。目前,中型股和大型股的估值相差創下歷史新高,顯示中型股可能被低估。此外,中型股將受惠於當地行業政策、基礎建設計劃和資本支出週期,高度呼應當前經濟趨勢。全球個別中型股市場別具投資吸引力,因為這些市場剛展開預計數十年的經濟轉型,甚至可能是世代性轉變。

日本中型股提供極具吸引力投資機會

當中包括,日本經濟低增長、低通脹、低利率的長期停滯現象即將結束。資薪驅動通脹開始推升內需,打破數十年來經濟停滯的情況,改變消費行為。日本中型股提供極具吸引力的投資機會,因其不受日圓波動影響,表現可望相當穩健。此外,中型股與當地經濟緊密相關,現在日本由實質資薪增長帶動經濟通貨再膨脹。企業基本面持續改善亦提供有利的經濟環境,如中型企業的股東權益報酬率和利潤率均有所增長。中型企業似乎也受惠結構性企業改革,從股息殖利率大幅上升即可見一斑。

德國中型股偏向週期性

德國政府從原本財政保守立場轉向開始推動大規模財政刺激措施。德國中型股偏向週期性,可望在經濟週期由晚期進入早期的過渡階段受益。這些公司多半集中於重工業,所以和PMI的相關性更強,而且股價似乎已跌至低位。有別於大型股,德國中型股有較高比例營收來自內需與整個歐洲市場,較不受美國貿易關稅以及中國內地競爭的影響。此外,中型股對短期利率的反應更敏感,以目前歐洲央行寬鬆立場來看,預計未來幾季還會進一步減息,將有利中型股,因中型股盈利對GDP增長較大型股更敏感。

中國內地中型股應會受益

中國內地可能是全球唯一同步放鬆貨幣、財政和監管政策的市場。中國內地由於儲蓄率較高,若實施政策刺激當地消費,將推動雙循環經濟的第二引擎,中國內地中型股應會受益。隨著全球貿易緊張加劇,作為第一增長引擎的出口面臨嚴峻挑戰,因此現在正是刺激內需的時候。中國離岸市場的盈利持續改善,而中國股市其他板塊的表現有望隨著進一步財政擴張而出現改變。

中國內地應把握提升內需優勢

在全球貿易保護主義日益抬頭之際,中國內地應把握提升內需優勢,而非單靠出口,以助減輕關稅衝擊,同時重新平衡經濟、因應通縮壓力,促進更可持續續的增長。中國離岸科技股易受美國政府債殖利率和貿易政策波動影響,相較之下,在岸中型股通常與中國內地消費趨勢高度相連。透過財政措施來對抗通縮與重新平衡經濟,可望促進內地經濟持續增長,在岸中型企業有機會成為最大受益者。

本地營收來源變得越來越有吸引力 

全球金融危機後的股市發展以全球化與大型股領漲為主軸,至今面臨挑戰,因此本地營收來源變得越來越有吸引力,尤其是其經濟正經歷大幅轉型的德國、日本和中國內地。發掘這些地區的中型股,可望參與轉型所帶來的契機,在個別發展的全球市場中獲得預期回報。

免責聲明:本網頁刊載的所有投資技巧及分析,僅供參考用途。讀者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要自行判斷及審慎處理,更要自行掌握市場最新變化。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網頁及相關作者與受訪者無關,本網頁概不負責 。而本網頁所有專欄作者的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