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入門】根據彭博資訊,美國國庫債券市場近期再度掀起拋售潮,背後主因是評級機構穆迪(Moody’s)於2025年5月16日將美國主權信用評級從Aaa下調至Aa1。受消息影響,美國30年期國債孳息率突破5%大關,創下2023年10月以來新高,而10年期國債孳息率亦攀升至接近4.59%,接近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對等關稅政策(即「解放日」)當日的高點。 

穆迪下調評級原因

穆迪下調美國主權評級的主要原因是美國財政狀況持續惡化。根據穆迪的報告,美國債務已達36萬億美元,佔GDP的98%,預計到2035年將攀升至134%。同時指出,歷屆美國政府未能採取有效措施扭轉赤字擴大的趨勢,且當前財政政策(如延長2017年稅務減免法案)可能進一步加劇赤字,預計未來十年將增加至4萬億美元。

市場對穆迪下調評級的反應迅速而顯著。美國國債孳息率的飆升反映了投資者對長期債務風險,及對財政政策不確定性加劇的擔憂。

2011年與2023年降級的反應

回顧歷史,美國主權評級並非首次被下調。2011年8月,標準普爾(S&P)因債務上限危機和政治僵局將美國評級從AAA下調至AA+,根據彭博,當時10年期國債孳息率保持相對穩定,並維持下降趨勢。

2023年8月,惠譽(Fitch)同樣因財政惡化及債務上限談判的反復而將評級下調至AA+,當時正值聯儲局加息周期,債券市場承壓。然而,值得注意的是,2011年和2023年降級後的六個月及一年內,美國國債均錄得正回報,顯示市場對美國債務的長期信心依然穩固。

2025年的市場環境更為複雜

與前兩次降級相比,2025年的市場環境更為複雜。當前美國經濟面臨高利率、貿易戰升級及財政政策不確定性的多重挑戰。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和稅務減免計劃可能推高通脹預期,進一步壓迫債券價格並推升孳息率。

然而,美國國債作為全球金融市場的基石,其流動性和需求依然強勁,短期內違約風險極低。穆迪亦將美國評級展望從「負面」調整為「穩定」,表明在可預見的未來,進一步下調的可能性不大。

美債避險功能

美債拋售潮引發了一個核心問題:連最高評級的美國國債都被下調,債券作為避險資產的功能是否已蕩然無存?答案並非簡單的肯定或否定。穆迪下調評級的核心憂慮在於美國財政前景,而非即時違約風險。美國經濟的韌性、美元作為全球儲備貨幣的地位,以及聯儲局的獨立性,均為美國國債提供了強大的信用支撐。

美國國債的高評級債券避險功能依然存在

此外,包括美國國債的高評級債券避險功能依然存在,根據彭博,由2025年4月1日至5月18日,標普500指數的年化波動率高達40.91%,但若將40%的資金配置於彭博環球綜合債券,同期波動率大幅降至24.2%。這表明高評級債券在降低投資組合風險方面仍具顯著作用。

分散風險與審慎配置

面對美國國債市場的動盪,投資者應採取審慎的資產配置策略。首先,儘管美國國債評級下調,唯作為全球最流動和安全資產之一的地位仍然存在。然而,為進一步分散風險,投資者可考慮配置其他高評級主權債券,如德國或日本等國債,這些市場的財政狀況相對穩健,且貨幣政策環境較為可預測。此外,投資者可關注短期國債,其對利率波動的敏感性較低,適合在高利率環境下作為避險工具。

投資者應密切關注美國財政政策的進展

其次,投資者應密切關注美國財政政策的進展。若赤字持續擴大,市場可能要求更高的孳息率作為風險補償,從而推高美國的借貸成本。 最後,考慮到市場波動性加劇,投資者可透過多元化的資產配置(如結合股票、債券及另類資產)來平衡風險與回報。

作者簡介:黃俊能現時為永明資產管理投資策略師,擁有超過十年財富管理、經濟分析及制定投資建議的經驗。持有工商管理碩士(MBA)學位及特許財富管理師(CWM)專業資格。

免責聲明:本網頁刊載的所有投資技巧及分析,僅供參考用途。讀者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要自行判斷及審慎處理,更要自行掌握市場最新變化。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網頁及相關作者與受訪者無關,本網頁概不負責。而本網頁所有專欄作者的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