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經濟】讀者來信:Anthony Sir你好,個個專家都說科技不會取代人,我朋友就已經被裁員了!公司有甚麼系統,他們已經沒價值了,朋友的經驗讓我也很擔心,會取代很多工作對吧?如何自救呢? 

回覆讀者來信:盲目地追崇創新科技

近年我們盲目地追崇創新科技,誰知災難已悄悄襲來!看看近日最多人討論的本地經濟新聞…恆生銀行大裁員!曾幾何時,香港打銀行工是繼政府工以外另一個「鐵飯碗」,穩定的薪水,齊全的福利,還有低息貸款買樓,讓人羨慕。

恆生銀行大裁員

恆生銀行的大裁員卻給潑了一盆冷水。據報導,不同部門將裁員10~50%!原因嘛…除了因為近年經濟不景,尤其是積極發展商業銀行業務的恆生來說,帶來很大壓力。加上創新科技及AI的發展,可以取代大量人手,據說聊天機器人和自動化系統已能處理80%的客戶查詢,不禁讓人感嘆:科技進步的速度,比我們排ATM還要快!

科技創新AI 背後帶着鋒利的鐮刀

政府媒體每天都在說科技、創新、AI,彷彿是救世主降臨!誰知背後帶着鋒利的鐮刀,是救世主還是死神?根據Venturenix的2023年報告,AI技術預計到2028年將影響香港約80萬名員工,佔勞動力的25%。從金融到零售,從高端專業到基層勞動,每一個層面都面對着衝擊。

每一個層面都面對着衝擊

先說高端工作,恆生裁員之前,匯豐及渣打都已經開打,例如交易監控和風險評估,過去需要一隊精英分析師熬夜工作,現在AI幾分鐘就能搞定。再看看較基層工作,香港電訊的客服系統,據稱能應對80%的客戶查詢,Tesla的自動化生產線,讓組裝工人變得多餘,可裁掉1.4 萬人。

內部直接的奪位 外部間接的取代

除了內部直接的奪位,更捲的是外部間接的取代!例如近年香港零售飲食都很難捱,每當有人問到政府高官,除了外圍經濟差,北上消費不可逆轉等公式答案,有意無意間都會將責任推給商戶,說商戶沒有升級轉型。

例如小商戶,賣好一碗靚粥,做好一碗靚麵,煮又係佢收銀又係佢,如何升級轉型呢?就算他們肯去學習升級轉型,如何做?可以敵得過電商的內捲嗎?

餐飲業更捲

以前我們逛商場是買好物,現在是拍照,然後上網找便宜的!淘寶、京東等電商巨頭以低價和便利席捲市場,實體店的店員只能望著空蕩蕩的商場嘆氣。不但是香港,國內其他大城市都面對着同樣的情況。餐飲業更捲,Keeta、Panda大軍壓境,雲端廚房、外賣店、兩餸飯逐漸取代傳統餐廳食肆。

高官:每十家倒閉 就會開十多家

高官還在說,每十家倒閉,就會開十多家,哄我們高興,筆者不敢質疑數據,但如果結業的是門店,開業的是雲端外賣,對經濟就業有用嗎?這不但是香港的問題,內地很多城市,很多零售飲食的老闆,都面對着很大的壓力,即使是電商自己,帶貨網紅也在捲,日以繼夜,夜以繼日。

別在玩數據了

訪問專家、高官,大家都在為創新科技說話…科技AI不會取代人類的…需要工程師…需要運用AI的人…是的,看甚麼Deepseek、網紅,小部份人會在這個潮流上發達,但背後失去的是無數實體店,失去無數就業機會。別在玩數據了,就問問自己,還會像以前一樣,那麼喜歡逛街購物嗎?

幸福背後是災難

盲目追崇創新科技AI,最初是幸福的,很多新鮮好物…久而久之,就會發現越來越捲,被取代,幸福背後是災難!如何自救呢?高官專家的公式答案是,積極學習,掌握科技,成為贏家!

  • 傳統經濟,存在着訊息差,可以有很多贏家…
  • 創新科技,海量資訊全透明,只有少數人可以是贏家…

所謂的學習,只是讓我們有希望而已,看看國內的電商就知道,有朋友在國內做電商的,最初幾年還賺到錢,現在越來越捲,很多產品在電商平台爭到蝕本,賣一件蝕一件。

筆者倒有一個建議…

激活傳統經濟,不要盲目追崇創新科技,讓傳統經濟,大部份人都可以搵到食,賺到錢,就像社運之前,香港靠着傳統優勢產業例如金融、地產、旅遊等賺大錢,個個賺到錢,自然願意花錢消費,自然也不介意多花點錢去買體驗買開心,不會盲目上網格價。

救活傳統優勢產業

今天,內地及香港打殘樓市,打殘資本市場,個個都不敢不願多花錢,不願消費,就會走進死胡同,所以…救活傳統優勢產業吧!尤其是樓市,負資產宗數又創近年新高,誰敢消費投資?

若樓市牛市重臨,肯定很多經濟問題,企業問題都能解決。

作者簡介:1% Anthony( 第一桶金)、一巴仙(1%)投資培訓學院創辦人,TVB有樓萬事足、BenSir睇樓團II等顧問,多年來協助無數年青人成功上車,無數小業主倍增資產,財務自由!除了住宅,亦活躍於大陸樓、工商廈活化重建等,團隊是市場上最活躍的新晉發展商之一。

免責聲明:本網頁刊載的所有投資技巧及分析,僅供參考用途。讀者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要自行判斷及審慎處理,更要自行掌握市場最新變化。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網頁及相關作者與受訪者無關,本網頁概不負責 。而本網頁所有專欄作者的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