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物業表示,首4個月「一手旺、二手靜」,「貿易戰2.0」衝擊明顯較2018年「1.0」弱,港匯強勢利好磚頭,料次季「租升價跌」延續,「供平過租」擴闊,倡三大招加速去庫存穩樓市。

美聯物業:香港樓市呈現「一手旺、二手靜」局面

香港樓市自今年2月底《財政預算案》推出利好措施以來,交投氣氛顯著回暖,惟貿易戰再度出現,一度令投資市場蒙上陰影,亦影響住宅物業交投,回顧今年首4個月本港樓市,呈現「一手旺、二手靜」的局面,新盤吸納購買力,銷情持續高漲,一手交投續揚,二手卻出現「價量齊軟」的情況。不過,隨著貿易戰的陰霾漸退,加上資金大舉流入香港,估計5月後樓市將重回正軌,新盤將大舉出擊,二手則回穩,成交方面呈「一手升、二手穩」的情況,樓價跌幅料進一步收窄。

美聯物業首席分析師劉嘉輝指出,首4個月樓市呈現「一手旺、二手靜」的情況。根據美聯物業研究中心綜合《一手住宅物業銷售資訊網》及市場資料,今年首4個月新盤成交量錄得約5,511宗,雖然較去年同期跌16.5%,但仍創出6年同期次高紀錄;期內二手成交量卻回軟,料錄得約1.38萬宗,按年跌約7%;至於截至5月12日止的「美聯樓價指數」則報127.53點,本年迄今跌約0.47%,較歷史高位累跌約28%。值得留意的是,二手樓價雖然持續下跌,但是較2023年全年跌約5.8%及2024年全年跌約6.9%,跌幅已經大為收窄。

「貿易戰2.0」衝擊明顯較2018年「1.0」弱

美聯物業分析師岑頌謙認為,「貿易戰2.0」對香港樓市的衝擊,遠低於2018年的「貿易戰1.0」。「貿易戰1.0」於2018年3月底爆發,樓股皆大受衝擊,以股市為例,下半年恒生指數較上半年下跌約11%;樓市亦受牽連,樓價及租金分別較高位回落約10%及4%;至於一、二手住宅成交量,於2018年下半年亦分別回落約4%及47%,市場呈「全線下跌」格局。

至於「貿易戰2.0」爆發後,股市曾經急挫,但已迅速收復大部份失地,恒生指數單月僅跌約4%。而「貿易戰2.0」滿月後,樓價及租金已經開始反映新一輪貿易戰的影響,最近數周樓價窄幅上落,4月份租金按月則升約0.4%。成交量方面,若以4月份樓市交投與首季平均每月的數字作比較,4月份一手成交較首季平均數字減少約24%;而期內二手較首季平均數字料僅下跌約2%,因此整體住宅成交量估計僅跌約8%,遠低於「貿易戰1.0」錄得約37%的跌幅。總體來說,「貿易戰2.0」對樓股市場的影響力明顯較第一次時輕微。

「貿易戰2.0」滿月後整體樓市走勢大致企穩

在「貿易戰2.0」滿月後,整體樓市走勢已大致企穩。據美聯物業研究中心綜合《一手住宅物業銷售資訊網》及市場資料,若以每周新盤成交量去計算,4月2日「關稅戰」爆發拖累其後2週的新盤成交連續2週減至不足200宗水平,主要原因是發展商推盤有所減慢。然而隨著「貿易戰2.0」消息逐漸被市場消化,發展商亦重新加快推盤步伐並錄得理想銷情,其後2週一手分別錄得約477宗及511宗成交,顯示購買力迅速回流。

同時,「關稅戰」亦未對二手交投構成顯著衝擊,最近每週35屋苑成交持續於50宗至逾60宗左右水平徘徊,與年內平均每周約55宗相若,反映在樓價低企下,不少買家趁低入市,二手交投亦逐步回穩。

「貿易戰1.0」及「貿易戰2.0」的比較

美聯物業
美聯物業

市場預期今年美國有機會減息3次

岑頌謙指出,「貿易戰2.0」暫時對樓市的影響有限,主要原因,除了內地及香港早已就貿易戰爆發,作出心理及經濟準備外,更重要的是,兩次貿易戰發生時的香港樓市指標已有顯著的差別。現時無論家庭住戶數目、本港銀行存款數字、租金水平、細單位租金回報率均較「貿易戰1.0」有所增加,再加上去年香港特區政府已全面撤辣,令買家少一層重要的顧慮;惟現時仍有其他樓市指標遜於「貿易戰1.0」的時期,例如按揭息率及貨尾量,遠較「貿易戰1.0」為高,但部份負面樓市指標亦開始有改善的跡象。

隨著市場預期今年美國有機會減息3次,本港按揭息率未來亦有機會進一步回落;而在賣地情況減慢之下,未來3至4年的潛在一手供應已從高位回落,加上發展商致力加快推盤速度下,預期未來「去庫存」的速度將進一步加快。IPO集資額方面,在港股今年重新轉趨活躍下,政府估計今年IPO集資額將按年急增約8成至1,560億元,有助刺激本港整體金融及經濟。以上種種因素,均對未來樓市及樓價起提振作用。

「貿易戰1.0」及「貿易戰2.0」的樓市指標比較

美聯物業
美聯物業

若資金持續流入將有利息率回落

隨著貿易戰有降溫的跡象,市場憧憬中美貿易談判取得進展,利好因素將抬頭,引領樓市重返正軌。岑頌謙指出,雖然市場存在包括關稅戰陰霾及短期供應持續高企等負面因素,但貿易戰令投資者分散美元配置風險,非美元貨幣上升,近期港元更展現強勢,多次觸發強方兌換保證,反映資金流入港元,金管局逾5年來再入市注資。若長期資金重臨,將有利息率回落。5月12日銀行結餘已回升至1,741億元水平,而1個月香港銀行同業拆息更已跌至1.92%,以H+1.3厘計算,即H按息為3.22厘,比起P按封頂3.5厘低約0.28厘,即變相減息超過四分之一厘。若資金持續流入,將有利息率回落。隨著關稅戰有緩和跡象,加上市場料美國年內會減息,配合租金回報率上升及長遠供應回落等利好因素,勢有助帶動買家入市。對樓市帶來正面支持。

「供平過租」趨勢擴大

岑頌謙又指出,租務市場的表現繼續跑贏大市。雖然每年首季均屬租務市場傳統淡季,但是期內本港租金依然表現強勢,今年首4個月租金已升約0.93%,升幅創7年同期次高。回顧過去25年第2季呎租的按季變化,當中18次錄得上升,僅7次下跌,平均錄得約1.5%的升幅。隨著租務旺季重臨,部分內地生提早來港覓租盤及搶租,相信第2季租金將持續攀升。

租金回報率方面,根據美聯物業研究中心綜合差餉物業估價署的資料,細單位租金回報率(差估署A類私宅物業租金回報率),近數月已經重新超越按息(經絡按揭息率指數),意味樓市已由「租平過供」,轉變成「供平過租」,而最新3月錄得約0.19%的正租務收益利差。估計隨著租金升勢持續,未來租金回報率的正利差將進一步擴闊,促使更多租客「租轉買」及投資者入市。

細單位租金回報率收益利差

美聯物業
美聯物業

未來3至4年一手私宅供應呈下調趨勢

劉嘉輝認為,另一利好因素是長遠的房屋供應有機會見頂回落。隨著政府減少賣地,未來3至4年一手私宅供應呈下調趨勢。根據房屋局公布最新資料,未來3至4年一手供應(包括已批出土地可隨時動工(熟地)、已落成未售出單位數目(現樓貨尾)、建築中未售出單位數目)於今年首季合共錄得約10.5萬個單位,連跌4季並創7季新低,最新數量較去年第一季紀錄高位11.2萬伙減少約7,000伙,估計隨著本財年潛在土地供應創有紀錄的15年低位,而且預期發展商實際吸納土地會跟隨減少,在此情況下,土地供應將逐步回落,支撐樓市表現。

料第二季延續「租升價跌」 籲政府出招加速去庫存

劉嘉輝預期,展望第二季,在「貿易戰2.0」陰霾未散下,預期樓市大致靠穩,「供平過租」促使更多租客「租轉買」及投資者入市下,一手成交料按季升約13.7%,錄得約5,000宗水平,創6年新高;二手成交則估計有望錄約11,000宗,按季升約6.2%,則達1年高位。至於租金及樓價走勢方面,受惠租務旺季來臨,以及人才及留學生持續來港利好租務市場,料第2季租金升約3%,而樓價則輕微回調,延續「租升價跌」的情況。

劉嘉輝又指出,現時樓市基本上未擺脫如好淡爭持的局面,若果特區政府想加快樓市復甦,應及早提出有效措施,吸引資金來港置業,加速去庫存,增加發展商恢復買地的誘因。具體建議包括:

1.為投資移民拆牆鬆綁

建議投資移民全面放寬至任何樓價的物業,樓價全數計入投資額,鼓勵買樓可以移民。由於短期供應仍多,放寬投資移民,不會大幅刺激樓價上升,但可幫助消化供應,同時為庫房帶來收入,簡單化移民政策亦有助吸引高質人才,利好香港長遠發展。

2.交易完成後才繳付印花稅

建議放寬印花稅延至交易完成後才需繳付,讓置業人士有更大的彈性來運用資金,有助減輕短期資金壓力。即使因為各種原因導致相關交易最終未能完成,買家亦不必因為已繳印花稅而承受損失。由於現時物業投機活動極少,相信放寬亦不會出現炒風。

3.設立跨境「購房通」

亦即是中港兩地互聯互通機制的「購房」版,「購房資金通」,讓兩地居民可以在兩地購房,並便利內地人才落戶香港。

免責聲明:本網頁刊載的所有投資技巧及分析,僅供參考用途。讀者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要自行判斷及審慎處理,更要自行掌握市場最新變化。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網頁及相關作者與受訪者無關,本網頁概不負責 。而本網頁所有專欄作者的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