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A協會發布數碼金融政策影響與建議,該會指出,面對代幣化興起,需提升法律確定性、規管協調與投資者保障,以促進數碼金融全球規模化

推動全球數碼資產演進所需的法律

CFA協會研究與政策中心發表最新研究報告,提出一系列政策建議,以支援數碼金融的成長與規模化發展。報告集中探討推動全球數碼資產演進所需的法律、監管與跨境框架。

該報告名為《代幣化的投資觀點:第二部分 — 政策與監管影響》,由 CFA協會與劍橋大學賈吉商學院金融監管與監管科技專家 Giovanni Bandi 博士合作撰寫,為代幣化研究系列的下半部分,深入探討代幣化迅速興起下,全球市場正在採取何種應對方式。

監管制度須一致、須加強投資者保障

研究報告比較了多個主要數碼金融司法管轄區的監管取向,包括歐盟、香港特別行政區、印度、中國內地、新加坡、瑞士、阿聯酋、英國及美國。研究指出,為推進數碼金融持續發展,數碼資產所有權的法律須更為清晰,監管制度須一致,投資者保障亦須加強。

CFA協會Olivier Fines:數碼資產所有權認可迫切需要達共識

CFA協會政策研究與倡導主管Olivier Fines表示,數碼金融是一個複雜、具爭議性且快速演變的領域,為現行政策與監管框架帶來挑戰。雖然部分司法管轄區已開始啟動相關改革,但沒有任何一個市場能夠獨力完成所有改變,以擴展代幣化金融。要釋放市場潛力,則必須實現實質的國際協調與審慎的法律改革。分佈式帳本技術帶來全新的投資與資產轉移模式,但同時亦引發有關數碼資產所有權與跨境執法可能性等等根本性問題。我們的研究顯示,國際社會迫切需要在數碼資產所有權認可方面達成共識。

Giovanni Bandi:最終仍需加強國際協作

報告主要作者Giovanni Bandi博士指出,不少司法管轄區正透過監管沙盒試驗代幣化,但立法取向各異。有些市場沿用現行證券法規,有些則實施限制,旨在維持金融市場穩定。要建立有效市場,最終仍需加強國際協作,制定一致規則與共通定義。同樣重要的是,監管機構與業界應攜手合作,共同建立法律與營運基礎設施,以實現區塊鏈網絡之間真正的互通性。

梁家恩:香港在虛擬資產監管處領先位置

CFA協會亞太地區研究與倡導資深顧問梁家恩指出,香港特別行政區在虛擬資產監管方面處於領先位置,透過《證券及期貨條例》及《打擊洗錢條例》,提供清晰的監管指引,有助於維護市場誠信和保障投資者權益,同時亦促進創新發展。香港擁有全面的監管制度,與國際標準接軌,能鞏固其作為全球虛擬資產市場重要樞紐的地位。隨著相關監管框架不斷完善,未來若能加强證券型與非證券型代幣的區別,將有助釐清法律界線、減輕合規負擔,讓香港在全球數碼資產創新的領域裏更上一層樓。

CFA協會建議

政策建議:

  • 釐清數碼代幣的法律地位:立法機關應明確界定數碼代幣的法律地位。目前數碼代幣缺乏法律框架,令涉及數碼資產的跨境交易更為複雜。
  • 促進網絡互通性:隨著公有鏈(支援去中介化)與私有鏈(重視控制與安全)之間的分歧日益擴大,制定一致標準及明確法律框架以界定資產所有權,將是實現跨境交易的關鍵。
  • 統一國際規則:由於各地法律傳統與監管制度不同,導致監管取向分歧。現有的反洗錢規定可作為統一代幣化監管標準的參考藍本。
  • 對數碼資產定義與資產所有權實施一致的國際規則:全球應採取一致策略,以統一數碼資產定義、承認跨境資產所有權,並促進法律互通性。司法管轄區間的相互承認協議(特別是針對爭議解決與代幣分類)將有助於提升法律明確性,便利跨境交易。
  • 支援監管創新,強化監察與資訊披露:政策制定者應採用具適應能力的監管模式,以配合不斷演進的技術發展,同時確保法律確定性。加強市場保障、披露準則及市場監察,對於保護代幣化市場參與者而言至關重要。
     

免責聲明:本網頁刊載的所有投資技巧及分析,僅供參考用途。讀者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要自行判斷及審慎處理,更要自行掌握市場最新變化。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網頁及相關作者與受訪者無關,本網頁概不負責 。而本網頁所有專欄作者的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