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個案】讀者:老師,你好。有事情想請教,謝謝。
本人資料如下:
- 年齡40,單身,公營機構長工
- 月薪:8萬(已到職位頂,唔會有升職),日後人工每年跟機構百分比加
每月開支:
- 家用及個人使費:2.5萬;供樓:2.1萬;管理費+差餉:約3-4千;儲蓄保險:1.2萬;剩返儲起for年尾交稅同扣稅年金保費
- 物業:康城區兩房自住,2015年約700萬一手買,現值約850萬,剩餘按揭460萬,年半前轉按過,仲要供多廿幾年
資產:
現金40萬,港股60萬(帳面跌兩成),美股10萬(帳面打個和)(兩者科技類和收息類都有);扣稅年金供埋今年,2029年可以拎返30幾萬;儲蓄保險(主要包含美股和港股基金)仲要供多18年(每月保費第日可以傾供少D),現值15萬
父母60幾歲已退休
- 60幾歲已退休
- 合共現金40萬,港股50萬(帳面跌一成,全部收息類藍籌),銀債+綠債+I-bond合共10幾萬,24-25年到期
- 父母原居東九龍高樓齡已供滿居屋,最近有感居所環境太殘舊及惡劣,已賣出,即將收到總樓價450萬現金
父母打算利用450萬現金購入收息類資產
父母想搬往TKO康城區半新樓兩房(約800-900萬)或天晉兩房(約1000萬),但本人收入連一家三口資產應未能負擔第二層達800或以上樓價的物業,因此父母打算利用450萬現金購入收息類資產,租住該區單位,租金預算每月$18000-$20000
問題:
- 因這筆錢是父母畢生財富,想請教有哪些穩健投資,而又每年有5%或以上利息?
- 假設我要買入第二層物業,以我收入及一家三口資產,最高可負擔樓價多少?而政府最近放寬按揭成數,如把我的物業加按套現再加上本身現金買第二層,會否反而更好?(因第二物業壓力測試有更高要求)
- 但在考慮2)的時候,感到自己已年過40,在這種年齡不宜增加負債,而應增加現金流,另外唔想父母年紀大要可能隔幾年搬一次屋咁辛苦.因此如父母搬入我的物業,自己利用該450萬產生利息,租一房居住反而更節省開支,若干年後父母百年歸老才搬回自己物業居住,這方案會否更好?(註:不會考慮一家三口同住本人物業,因只有一個洗手間,一家人雜物亦太多,亦會犧牲私人空間和人均居住面積)
- 請問有沒有其他更好的方案?
本人大前題是滿足父母晚年居住有會所新樓的願望,希望賜教良方,不勝感激
個案重點:
- 年齡40,單身,公營機構長工
- 月入$80000
- 擁自住物業,現值850萬,按揭$460萬
- 現金40萬,股票70萬
- 父母已退休,賣出物業有$450萬
- 父母其他資產約$100萬
重點目標:
- 穩陣幫父母理財,收息
- 買第二物業的可能
龔成老師分析:將這450萬分成5部分
1)先講你父母部分。作為退休人士,你父母可以將這$450萬(連同本身資產),分成5部分。
第一部分投資收息股,可以建立一個收息股的組合,目標是5%以上股息率的收息股,例如港燈(2638)、深高速(0548)、香港電訊(6823)、工行(1398)、置富(0778)、陽光(0435)、高息基金(3110)都可以,你可以了解下,並從中選股。你平衡的投資這些股,除了可以得到穩健的收息收,同時可有效的分散風險。
投資債券、年金、銀行低風險類的產品
- 第二,投資債券,你可以選擇A評級的債券,年期較長都可以,但利息卻不高。你可以到銀行問問。
- 第三,投資年金,你可以睇睇,這是適合你們的產品,零風險,可以有穩定回報。
- 第四,你亦可投資銀行低風險類的產品,你可自行到銀行了解下,總之是「低風險,持續現金流」的。
- 第五,持有現金,以備不時之需。同時,若投資市場大跌,你也可以考慮買到更多的收息股,因股息率會進一步上升。
最好平衡風險 同時有穩定的現金流
他們可以將現有資金,平衡地分配在上述的項目上,對你來說是最好平衡風險,同時有穩定的現金流。(雖然部份項目息率無咁高,但現時收息股息率唔低,而且考慮到平衡性,以上會係較穏當方法。)
2+3)其實以你年紀,投資增值的重心應該放係累積資產(即係增值,唔係創造現金流)。到你累積到一定金額,才慢慢轉成收息資產,創造被動現金流支持退休生活。
不建議你買第二個物業
至於物業部份,其實你已經有按揭係身,再加上唔係自住,所以你就算加上公母架450萬現金,都未必足以應付測試要求。(當然,具體你要問翻銀行)所以大方向上,不算特別建議你買第二個物業。
每月無額外資金
4)至於更好的方方案,我會講述你自己,以及你父母。
你本人部份,以我理解你係每月都無額外資金,去進行財富增值,咁其實唔太理想。建議你審視一次所有開支,有無邊D可以唔要,努力令自己可以每月有一定閒錢去買優質股。
可以投資「平穏增長股」和「潛力股」
你可以投資「平穏增長股」和「潛力股」。如果你現時無太多投資經驗和知識,潛力股這類風險較高的股票,你就不要持有過多,最多維持2-3成好了,甚至先集中係平穏增長股類。
若你有一定投資知識﹐潛力股比重可以相應調高,佔組合約3-5成,視乎你投資知識多寡和了解這些股票程度而定。
"保險"主要係用來防守
另外,"保險"主要係用來防守,買足夠保障就可以。儲蓄成份架保險,唔係唔可以買。如果你個人風險承受能力好低,或者完全無投資能力,這類保險都有持有價值。但始終係財富增值角度,佢幫助好有限,一般我都就唔建議太多。而你再買一個物業,不算特別建議。
建議父母創造一個收息組合
至於你父母部份,我相信以他們現有資產(不計450萬),應該都不足以支援他們退休生活。因此,我建議佢地用我上面(1)所建議方法,去創造一個收息組合。同時,去組一個他們能力範圍內覺得舒服,扣除租金後,資金又足夠他們生活的單位,咁會較好。
要承受租金波動風險
又或者,選擇遠少少架地區(可能細少少、同係舊樓),找一些價格較平宜架單位去購入。再用餘下資金創造收息組合,都係可以。
當然,咁佢地要承受租金波動風險,同埋可能要成日搬屋架煩惱,而且不是他們所願。但考慮到雙方財力和而有狀況,這個會是一個較折衷架方法。
作者簡介:龔成(龔成Facebook專頁)是財經書作者,至今出版超過10本財經書,包括《股票勝經》、《選股勝經》、《50優質潛力股》、《50穩健收息股》、《50值博倍升股》、《大富翁致富藍圖》、《80後百萬富翁》、《80後2百萬富翁》、《80後3百萬富翁》、《財務自由行》等,過往曾以萬元月薪滾出數百萬,現為股票班導師,身家過千萬元。
免責聲明:本網頁刊載的所有投資技巧及分析,僅供參考用途。讀者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要自行判斷及審慎處理,更要自行掌握市場最新變化。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網頁及相關作者與受訪者無關,本網頁概不負責 。而本網頁所有專欄作者的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