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開局首一季,對於全球市場的黑天鵝,不得不據中國人工智能(AI)公司深度求索(DeepSeek)冒起。施羅德投資投資組合經理兼環球科技業專家Paddy Flood及投資總監Ankur Dubey指出,對專注於顛覆主題的投資者而言,2025年的到來將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時刻,但為何DeepSeek不會改變人工智能投資的軌跡?施羅德投資觀點如下。

DeepSeek技術先進程度讓人感意外

美國華爾街的科技股因一家鮮為人知的中國人工智能(AI)公司深度求索(DeepSeek)開發的低成本聊天機器人而急劇下跌。然而,對了解行情的AI從業員和開發者來說,DeepSeek的應用程式並不令人驚訝,而是該技術的先進程度讓人感到意外。

將加速成本下降的趨勢

DeepSeek基本上發明了一種新方法,與現有的方法相比,這種方法非常高效且具成本效益,能支持ChatGPT等程式所依賴的大型語言模型。現在每個人都可以或應該能夠使用DeepSeek的創新技術,這將加速成本下降的趨勢,亦可能表示服務供應商的成本將持續下降。

引發了傑文斯悖論看法

DeepSeek聲稱其工程師需要約600萬美元成本的原始運算能力來建立他們的應用程式,即大約是Meta打造最新AI技術所花費的十分之一。這引發了傑文斯悖論(Jevons paradox)的看法。然而,最終的情況是,隨著邊際成本降低,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使用該資源。

將有更多AI應用程式開發者和公司湧現

無論是來自英偉達 (Nvidia) 或其他雲端運算服務商,運算能力對於希望構建AI應用程式的小型公司和創辦人一直是一大障礙,因為其成本高昂。如果DeepSeek的說法屬實,隨著效率的提升,將會有更多的 AI 應用程式開發者和公司開始湧現。正因如此,對於這些運算相關及基礎建設資源的整體需求預計也會上升。想想在流動行動網絡及手提電時代,數據價格的下降和網絡寬頻的增加導致行動應用程式 (apps) 的爆炸性增長。

人工智能投資者開始思考風險問題

因此,對於人工智能基礎建設領域而言,預計可開發市場將會增加。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DeepSeek出現後的數周內,人工智能基礎建設的主要投資者,包括亞馬遜、微軟、谷歌和Meta等「美股七巨頭」,都重申了他們的資本支出計劃,在某些情況下甚至有所增加。在現階段,他們似乎認為沒有理由縮減投資。但隨著成本下降,人工智能的投資者開始思考相關的風險問題。

散戶目光投向「美股七巨頭」

如今,大多數散戶投資者都將目光投向「美股七巨頭」企業,因為這些企業在公開投資市場上引領著從運算到應用的創新。至2024年底,「美股七巨頭」佔標普500指數的三分之一以上,以及MSCI世界指數的近四分之一。然而,人工智能、運算、基礎建設和應用領域的許多其他企業都並不在公開投資市場運作,而是在非公開投資市場中進行大量的投資。

使大型語言模式的高資本密集性質受到質疑

在非公開投資市場中,隨著各層面的創新蓬勃發展,存在著更多機會。英偉達 (Nvidia)、Azure和微軟的競爭對手,以及大型語言模型領域的OpenAI和Anthropic等企業正在崛起。而DeepSeek的創新也使大型語言模式的高資本密集性質受到質疑。人工智能的未來方向仍然是一個需要解答的一大問題,尤其是考慮到目前所投入的資金量。這個問題懸而未決的時間越長,與這些投資相關的風險就越大。

資金分配方面仍需要謹慎

雖然人工智能投資本身存在風險,但DeepSeek提升了效率,這將推動人工智能的應用。然而,最大的未知之數是這項技術是否會在全球各地被採用以提高生產力。這是DeepSeek之前就存在的問題,對於未來成功的人工智能投資仍是至關重要。其採用情況仍不明朗,尤其是非公開投資市場通常在顯示成效方面比公開投資市場滯後六至八個月。關於更有效率地投資開發這項技術及模型的討論已經開始,但即使實驗成本下降,在資金分配方面仍然需要謹慎。

對AI發展的回報缺乏信心

施羅德投資指出,需要在未來12至18個月內看到更多應用案例,才能證明人工智能方面的支出是合理的。DeepSeek突顯了消費者和投資者需要看到企業如何部署相關技術及如何使之有利於提升生產力和貢獻社會。市場上仍缺乏企業或消費者廣泛採用的人工智能產品,導致對AI發展的回報缺乏信心。

缺乏明確的「殺手級」人工智能應用案例

一個主要的擔憂是缺乏明確的「殺手級」人工智能應用案例。然而,已經廣告(如Meta)等領域從人工智能的應用賺錢,並預計會出現不可預測及新的應用 ── 就像很少人能預見Uber會因流動網絡應用而興起一樣。

顛覆因素可能引起的短期投資市場波動

從創新的角度來看,顛覆總是有意義的。因此,不要害怕顛覆,但要注意顛覆因素可能引起的短期投資市場波動。人工智能主題是一場全球競賽,較小型的創新者亦可生產改變遊戲規則的產品。

人工智能仍是一個強大投資主題

施羅德投資認為退一步思考並找出那些具有極高防禦性進入壁壘、提供真正驅動價值且具有長期增長記錄並尚未被市場定價的企業是有益處的。在評估企業的基本面與估值之間,投資者必須小心取得平衡,以盡量確保不會為一家業務前景或無法受控或競爭日益激烈的公司支付過高的價格。

人工智能仍然是一個強大的投資主題,但考慮到技術快速變化的特質,仔細監控發展和謹守規範的投資理念是至關重要的。

免責聲明:本網頁刊載的所有投資技巧及分析,僅供參考用途。讀者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要自行判斷及審慎處理,更要自行掌握市場最新變化。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網頁及相關作者與受訪者無關,本網頁概不負責 。而本網頁所有專欄作者的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