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通社報道,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3月5日作政府工作報告,2025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目標定在5%左右,與去年一樣。受訪學者解讀,此數據背後是政府對當下內外形勢的理性研判,以及穩中有進的中長期政策方向。
中國經濟增長目標5%左右
報告中,最受關注的是5%左右的經濟增長目標,外媒以“連續三年維持”、“仍保持5%”等標題報道,認為數據不算太進取。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金融發展與國資國企研究所執行所長余淩曲對中通社解讀,去年5%的實現沒有想象中那麼順利,到第三季度還連續下滑,最後一個季度才繼續發力,保證了全年的經濟增長目標,今年5%的目標,可能要“跳起來才够得著”。
綜合考慮了國內外形勢
工作報告提出,預期目標綜合考慮了國內外形勢——外部壓力加大、內部困難增多。余淩曲表示,外部形勢主要包括美國的貿易打壓措施;從國內來看,也有很多周期性的因素,包括房地產仍在調整,因此5%左右的整體目標,還是要通過政策發力來達到。
提振消費成為首要任務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系列措施,以短、中、長政策配合推進經濟增長目標。在內外均承壓的情況下,三架馬車中,提振消費成為優先於出口和投資的首要任務。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大力提振消費、提高投資效益,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并安排超長期特別國債3000億元人民幣支持消費品以舊換新。
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
當天下午首場“部長通道”,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局長李雲澤表示,金融監管總局將著力推動金融資源優化配置,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包括提供新型消費場景,研究提高消費貸款額度,延長消費貸款期限。
內需消費最有潛力
“從短期的角度,內需消費還是最有潛力的。”余淩曲認為,不管從國際對比來看,還是從GDP占比來看,消費有希望實現更大潛力的增長。2024年,消費支出對中國經濟增長貢獻為44.5%,拉動GDP增長2.2个百分點。
中長期來看,報告提出改革措施,包括推動科技自立自強等。余淩曲相信這將是未來5至10年的重心,也會是未來促進經濟增長的長線政策。
落實促進民營經濟發展
政府工作報告還提出,扎扎實實落實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積極穩外貿穩外資、提升粵港澳大灣區等經濟發展優勢區域的創新能力和輻射帶動作用。分析指出,在“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預計今年政府工作報告的中長期政策,將會是下一個五年規劃的銜接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