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樓攻略】近日美國聯儲局議息後決定維持利率不變。本來坊間憧憬減息效應會令樓市入場門檻及供樓壓力減低,繼而刺激樓市需求,如減息步伐放緩,恐怕大市需要更多利好消息才可延續升勢。

今年首季有多個大型新盤落成

早前差估署就公佈,私人住宅售價指數在去年12月份錄得289.1,乃自9月份以來首次下跌。今年首季有多個大型新盤落成,如果買家乃選擇「建築期付款」,恐怕仍然要面對銀行估價不足,以致須「抬錢上會」的問題。幸好近日亦有好消息,有機構宣布為2021年至2023年購入樓花的建期買家提供110%按揭,料可為部份資金緊張的買家解決燃眉之急。

樓花估價跟當年成交價有相當距離

香港樓市在2021年疫情期間仍創下歷史新高,如大家仍有印象,當年大圍站一個矚目新盤開售時部分單位呎價逾25,000元,但如今已輾轉下跌至約20,000元。樓市高峰時開賣的樓花,不少延至今年首季才會正式交付,相信屆時銀行對這批樓花的估價跟當年的成交價會有相當距離。

提供最高銀行估價110%的貸款

因此,為確保買家仍可順利成交,有機構推出新計劃,向2021年至2023年購入樓花的建期買家提供最高銀行估價110%的貸款,只要貸款總金額不超過成交價之90%,以及供款與入息比率不超過60%,便符合申請條件。

新計劃之下,如果有買家本身具一定入息水平,只是臨近成交日子缺乏資金填補成交價與銀行估價之差價,便可以透過做超高成數按揭以完成交易。

超高成數按揭例子

比方說,如一名買家在2021年以1300萬元購入一個樓花單位,如今銀行估價較原先下跌20%至1040萬元,做七成按供款25年的話,首期會由起初預計的390萬元急升至572萬元,相差達182萬元。而使用超高成數按揭的話,只要買家的入息水平足以符合供款佔入息六成比率的要求(約95,000元月薪),則最高可獲得1144萬元貸款(銀行估價1040萬元的110%,且低於成交價的90%),不用填補銀行估價差額之餘,首期更可降至156萬元。

按揭計劃總利息支出跟貸款額成正比

當然,按揭計劃的總利息支出跟貸款額成正比,假如買家「借到盡」,須有心理準備全期的利息支出會因而大幅增加。就利率方面,計劃要求按揭成數100%或以下的買家繳付最優惠利率(P)減1.75%的利息,跟各大銀行一般利率相若;但如買家借足110%,利率則會升至P減1.25%,即實際按息有可能達4厘。

買家切忌過分短視

買家參加計劃前務必衡量自身的財政狀況,一個手上沒有多餘積蓄,等待收樓期間僅能維持收支平衡的買家,跟一個有200萬元在手,隨時可調動資金「上會」的買家的考慮自有不同,買家切忌過分短視,眼見首期要求較低漠視自己的還款能力,草草決定「借多啲」。

買家「出手」前應先就不同方案多作比較

此外,讀者亦可留意金管局已於去年12月作出一次性特別安排,容許銀行向2021年至2023年購買樓花的建期買家提供最高80%的按揭,並放寬這批買家的供款與入息比率上限至60%,而銀行多為新造按揭提供不同優惠和回贈,買家「出手」前應先就不同方案多作比較。

按此免費訂閱《香港財經時報》HKBT 新聞快訊

香港財經時報 HKBT 樓市專欄【按揭通識】作者黃詠欣|利嘉閣按揭代理董事總經理,多年按揭市場經驗,熟知各銀行及融資機構按揭流程及行情。
圖片:作者提供
利嘉閣按揭代理董事總經理黃詠欣

作者簡介:黃詠欣擁有多年按揭市場經驗,並為地產代理監管局持續專業進修計劃課程導師,熟知各銀行及融資機構按揭流程及行情,致力推動按揭轉介行業走向更專業及更優質服務,助置業人士輕鬆完成繁複的按揭流程。

免責聲明:本網頁刊載的所有投資技巧及分析,僅供參考用途。讀者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要自行判斷及審慎處理,更要自行掌握市場最新變化。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網頁及相關作者與受訪者無關,本網頁概不負責 。而本網頁所有專欄作者的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