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預算案2025】港九勞工社團聯會代表日前會見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並提交《勞聯就2025-26年度財政預算案建議書》,提出30項具體政策建議,包括多項開源及節流措施。
勞聯認為開源措施應以「能者多付」為大原則,讓較富裕人士承擔更多,盡量減輕對一般市民的影響;而節流則不應該影響公共服務及對支援弱勢社群的資源投放。具體措施包括:
建議私家車首次登記稅制增加兩級稅階
建議在私家車的首次登記稅制增加兩級稅階,向豪華私家車徵收更高的稅項。在建議的新稅制下,汽車應課稅價值超過75萬元的首25萬元,稅率將由現行132%增至145%,而剩餘部分則徵收152%稅率;以及開徵「特定奢侈品稅」,凡購置船身長度逾24米的超級遊艇須繳付售價5%的稅款。
檢視並提高入境處部分簽證收費
現時部分與基本民生關係性不大的政府服務收費和稅項的稅率,已經多年未有調整。他指,目前入境處部分發出簽證和入境證的服務收費過低,包括發出普通、過境簽證及一次和多次性入境證,收費僅能收回約三成成本,所以勞聯建議政府檢視並提高相關服務收費,新水平應不低於成本的八成。
調高飛機乘客離境稅
此外,飛機乘客離境稅自2004年1月起至今未有調整,勞聯亦建議將稅款由現時120元調高至180元,預計每年可帶來額外超過8億元的收入。
勞聯建議政府優化資源運用,引入資助本科學位分層學費制度,向持有受養人簽證的學生收取比其他本地生多50%的學費,調整後的學費仍遠低於向非本地生收取的水平。
考慮恆常化「再就業津貼試行計劃」
在節流方面,勞聯建議政府推出以下一系列措施,包括將「在校課後託管服務計劃」恆常化和研究推展至初中級別,減輕更多家長的照顧責任,讓他們有時間和空間外出工作;政府早前推出的「再就業津貼試行計劃」成效良好,至今吸引近3萬人參加及錄得逾8,000宗成功就業個案,下一步可考慮恆常化和擴展計劃,為完成持續工作18個月或24個月的參加者再額外發放津貼,減少他們再次離開職場的機會。
建議提升持續進修基金資助至30,000元
勞聯建議提升持續進修基金資助至30,000元,並提供誘因鼓勵學員報讀與「八大中心」領域相關或特定技能培訓的指定認可課程,其共付比率可獲減半;另外,由於僱員再培訓局即將改革,包括放寬報讀的學歷限制和增加最少1.5萬個年度總學額等,未來更會肩負起為整體勞動人口提供「技能為本」課程的職責,預計培訓局未來的開支將顯著增加。為避免政府日後要向再培訓基金再注資,勞聯建議政府提升僱員再培訓徵款至600元,以確保擴展再培訓服務後的長遠財政可持續性。
增加「公共交通費用補貼計劃」補貼上限至500元
近年公共交通車費持續上升,勞聯建議將「公共交通費用補貼計劃」增加補貼上限至500元及改成兩級制,加強資助長途乘客。在新制度下,計算補貼額的方式為每月實際公共交通開支扣除首400元後,餘額的首800元可獲三分之一的補貼,而其後的餘額可獲二分之一的補貼。估計措施將可惠及超過9萬人,涉及每月額外開支少於1千萬元。
繼續寬減差餉及薪俸稅
勞聯建議繼續寬減2025-26年度首季住宅物業差餉,每戶上限1,000元、寬減2024-25課稅年度百分之百的薪俸稅和個人入息課稅,上限為3,000元,以及向領取綜援、長者生活津貼及在職家庭津貼等計劃的合資格人士額外發放半個月標準金額。
提高供養父母的免稅額
為減輕市民供養父母的壓力,勞聯亦建議把供養每名60歲或以上父母的免稅額,由現時5萬元提升至6萬元,而供養55歲至59歲父母的免稅額則由2.5萬元提升至3萬元;以及將納稅人投購自願醫保繳付保費的稅務扣減上限由8,000元提升至10,000元,推動更多市民購買自願醫保及選用私營醫療服務,減輕公營醫療系統負擔。
繼續保留「兩元乘車優惠計劃」
勞聯認為「兩元乘車優惠」廣受歡迎,不應該單純因經濟效益考慮而大幅調整計劃。就此,勞聯建議特區政府繼續保留「兩元乘車優惠計劃」,維持現有受惠對象和車費津貼水平,並優先處理「長車短搭」問題,除了向長者加強宣傳教育以外,應與專營巴士公司商議,落實在更多路線提供分段收費,以及在下車位置加裝拍卡機等優化方案。
延續長期輪候公屋「現金津貼試行計劃」
勞聯建議延續長期輪候公屋「現金津貼試行計劃」兩年,而由於尚餘撥款仍有26億元,相信未必需要政府再額外撥款;此外,「過渡性房屋住戶特別津貼試驗計劃」也將於今年8月屆滿,但鑑於過渡性房屋在社會有強烈需求和今明兩年有2,700個新單位落成及入伙,勞聯建議同樣將計劃延續兩年,估計總開支約5,0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