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我對樓市的十大忠告】自2008年開始筆者每年初也會撰寫「我對樓市的十大忠告」,今年已連續18年分享如下:
1)香港新的大都會模式將起步
香港在大都會化下人口勢創新高!減少依賴西方的金融中心包括上市功能,也成功回復集資功力!教育與創科之路起步,融合大灣區的新常態也不斷改變營商環境!
2)租金上升正突破臨界
租務是支持樓市的最大基礎因素,隨著外來人口不斷引入令香港人口上升,空置率不斷降低,租金繼續上升成大勢所趨了!
3)10萬億定期存款去向左右大局
香港總存款量逾18萬億元,當中定期佔約10萬億元,其中約4.5萬億元卻只在短短34個月中受當時定期息口高企被高速聚集到銀行,這筆資金在近期減息後部份逐漸回到市場中,執筆的時候連續2個月共900億元的定期流出市場,這10萬億元定期資金的去向足以影響來年的市場大局!
4)深度悲情能否繼續癱瘓市場機制
社會深度悲情雖然不會改變到市場結構,但可以令市場冬眠或極緩慢甦醒!悲情總有減退的一日,市場因素日益改善正能量思維增加,始終有一日會平衡抵禦到負面情懷的!所以悲情消散的時間表就是樓市回復的時間表!
5)中美摩擦仍左右大局
中美摩擦除了隨時會發生衝突之外,同時運用按揭息口的加減、匯率高低甚至通脹的高低,亦會帶給香港福與禍!
6)救市政策
香港政府出招是「唧牙膏式」,還是中央的組合拳方式也會有不同的效果!如何理順發展商建屋的收支平𧗾問題!將影響未來財務和長遠供應是否充足!
7)財富分配才是主題
置業人數(尤其是年輕人)有上升,才是成功的施政!如果要增加擁有資產者的數目,不是應該掌握樓價低的時候推出置業資助計劃鼓勵入市嗎?
8)發債多寡影響香港下一代
當樓價低過建築成本的時候,政府的賣地收入就會大受影響!於是政府難免需要發債!問題是發債多寡,債券是要償還的,舉債太多會影響下一代的福祉!
9)買有風險,不買也有風險!
買樓投資當然有風險,但不投資的風險也十分巨大,這是機會成本(Opportunity Cost)的原則。若果樓價回升,錯失入市機會損失的正是樓價升幅!如果是租樓人士,還要加上錯失機會和置業前這段時間付出租金的損失!甚至其損失往往比買樓面對的損失更多!
10) 2025年樓市將由谷底回升
基於以上各種因素的考慮,筆者評估來年住宅樓價可回升5至10%。
作者簡介:汪敦敬撰寫樓市評論文章20多年,於2009年金融海嘯後認為市場會出現新的秩序及邏輯,主力撰寫有關新常態(new normal)文章,更強調在機會成本的法則下「買不買樓也充滿風險」甚至「不買樓的風險更大」!同時創立的「龍市理論」準確推演到市場的變化,得到廣泛認同及高度評價。
近年汪氏提倡「平民財技」,認為在波譎雲詭的世道中一般市民也應該講究理財的技術,故撰寫普羅大眾也能掌握的財技分享。汪敦敬經營企業的格言是「上善若水」,認為營商要「追求增值不求奪財」,祥益地產高度參與社區公益及慈善活動,融為一體!
免責聲明:本網頁刊載的所有投資技巧及分析,僅供參考用途。讀者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要自行判斷及審慎處理,更要自行掌握市場最新變化。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網頁及相關作者與受訪者無關,本網頁概不負責 。而本網頁所有專欄作者的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