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環境衞生署食物安全中心今日公布袋裝飯糰的微生物質素風險評估研究結果,全部樣本在致病菌(即李斯特菌、金黃葡萄球菌和蠟樣芽孢桿菌方面,均符合微生物含量的食物安全準則,整體質素令人滿意。

袋裝飯糰在室溫存放一段時間後微生物質素變化

中心發言人說:「袋裝飯糰的便攜包裝可讓消費者隨身帶着以便享用,甚受歡迎。中心於今年二至三月,在本港不同區域的四家連鎖外賣店、五家連鎖超級市場或便利店收集了63對袋裝飯糰樣本,根據《食品微生物含量指引》的訂明準則,評估袋裝飯糰在室溫存放一段時間後的微生物質素變化。」

一個紅燒三文魚飯糰樣本檢出過量大腸桿菌

研究結果顯示,全部樣本致病菌檢測均符合微生物含量的食物安全準則。然而,其中一個紅燒三文魚飯糰樣本因檢出過量大腸桿菌而於衞生質素方面被評為欠佳,但不涉及食物安全問題。這可反映製造和處理食物的過程或有待改善,中心已向相關製造商提供食品製備過程的建議。其後抽取的一個跟進樣本,檢驗結果令人滿意。

3樣本購買後放室溫4小時需氧菌落高超過十倍

此外,在評估袋裝飯糰在室溫存放一段時間後的微生物質素變化方面,適用於需氧菌落計數評估的58個樣本中,只有一個在購買後置於室溫下四小時的需氧菌落計數檢測結果屬尚可,其他均屬滿意。儘管如此,當中三個樣本較在購買後隨即冷藏於攝氏四度或以下的對照樣本,需氧菌落計數高出了超過十倍。

需氧菌落計數是一項質素指標,並非安全指標,因此上述情況並不涉及食物安全問題。然而,需氧菌落計數可顯示有關食品的一般質素和剩餘保質期的有用資料。

食安中心提醒:3個方法確保袋裝飯糰食用安全

  1. 購買飯糰後應盡早食用;
  2. 應小心遵從包裝上的指示貯存袋裝飯糰,並於「此日期或之前食用」的日期前食用;及
  3. 如非立即食用,袋裝飯糰應以攝氏四度或以下冷藏。

按此免費訂閱《香港財經時報》HKBT 新聞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