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走勢】2024年業界期待的「小陽春」失縱,有人視作入市好時機,有人認定最後逃生門,久違的新盤混戰重臨,供應重災區,你「劈」我又「劈」,繼續「賣得快、好世界」。
供過於求仍是明年樓市主要挑戰
供過於求仍是明年樓市主要挑戰,而樓價自2021年起持續下跌,並非單純周期性調整,更深層次結構性轉變正在重塑市場基本面及資產價值;同時,參考過去3個減息周期,樓價在減息初期通常無法立即扭轉跌勢,新盤供求要到明年底才回復至較均衡水平,估計明年新盤價格繼續下跌。
政府還有招數救市嗎?
政府還有招數救市嗎?但回問一句為何要救,2019年前高峰時不是人人喊樓價高,希望政府幫手阻止升勢,梁振英年代的辣招也阻不了,明顯不在政策問題,而是信心和資金最為關鍵。
在9月減息後,市場的確多了成交,便有評論樓市因連續減息效應下,從下跌風險調升至回穩速度,單從兩項官商樓價指數反映,過去半年樓價只是能夠跌幅減少,並未能可以從谷底反彈迹象,反映了樓市信心只是稍為轉好,或因新盤大賣,表面上投資者大手掃貨的訊息,使樓價下跌幅度減慢,然而一手貨再出現大減價,明顯個別發展商已等不及反彈,便決心加快套現,「要錢不要貨」。
樓市的基因已經改變
樓市的基因已經改變,樓並不再是人生的全部,可能是因為樓價過去時間升得快令人麻木了,未能置業的把人生的優先次序重調整,大家可以問下身邊的人,有多少願意在此刻入市,在過往十年仍未入市的年輕人,都已步入人生職場新階段,追求無負擔、無約束、無負債的自由生活;剛踏入社會工作的00後,又未到急忙置業的心態,少了這批隱藏買家,購買力大爆發有點難度。
有需要和有能力的人才買樓
說得健康一點,有需要和有能力的人才買樓,這批相信對樓價抗跌力更大,不像年前以超二按或藉著一手提供的低首期上車,更來得踏實,固然這批樓市「中堅」仍可能要抵受樓價續跌的隱患,之不過若從財政能力上固然較年前為穩健,縱使再跌兩成,依然可以頂得住。
作者簡介:劉兆昌為資深地產傳媒人,自1988年起投身地產傳媒採訪工作,見證香港樓市大時代三十年變化,曾任多間傳媒機構地產版主管,為香港傳媒界第一代地產版從業員,並曾於2010年出版首本買樓入門書。目前為自由創作人,中港兩邊走。
免責聲明:本網頁刊載的所有投資技巧及分析,僅供參考用途。讀者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要自行判斷及審慎處理,更要自行掌握市場最新變化。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網頁及相關作者與受訪者無關,本網頁概不負責 。而本網頁所有專欄作者的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