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腺癌】田蕊妮今天在其社交Ig貼出在醫院的照片,其中一張可見她丈夫杜汶澤拖緊她的手,她以「第一次開刀做手術」為題出帖,原來她早前做身體檢查時,驗出肺部有陰影,再三確認下,是非常初期的肺腺癌,做手術把它切除就可以。

田蕊妮患初期肺腺癌:第一次開刀做手術

田蕊妮表示:「之前做身體檢查時驗出肺部有陰影,再三確認下是非常初期的肺腺癌,做手術把它切除就可以了,杜先生知道這個消息後好緊張,除了上網查資料,見了好幾個醫生,還諮詢了香港醫生的意見,他推薦了長庚醫院的趙盈凱醫生,從看診到安排入院做手術,杜先生都詢問得很清楚詳細,由我應該做那一種手術對我最好,到手術中和手術後的情況,醫生和醫護都很有耐性非常清楚地解答他的問題。」

麻醉醫師:你真的一點都不緊張耶 心跳只有66

她指杜汶澤每次問完問題後都會問她還有沒有什麼問題。她每次都是說:「無」直到她入手術室之前,麻醉醫師問她:「你真的是第一次開刀做手術嗎?」她回答:「是啊」麻醉醫師回應說:「你真的一點都不緊張耶,心跳只有66」田蕊妮表示: 「當下我真的很想讓她去測量一下杜先生的心跳。」

田蕊妮:台灣醫療真的很好

她並在文中表示:「台灣醫療真的很好,可能是有健保的關係就算做一些自費的手術也很化算,而且最重要的是人,他們每一位醫護人員都相當細心,由於做完肺部手術後就算打了止痛針,每呼吸一下都是會痛的,而且要做一些復健把肺部慢慢回復正常,他們不單止會把過程解釋得很詳細,而且當你跟著做時都會一直關心和鼓勵你。

感謝杜汶澤的安排和照顧

她亦有感謝丈夫杜先生整個過程的安排和照顧,「真的要跟你講一句『有你真好』。」田蕊妮表示:最後表示手術非常成功,病人亦相當精靈,大家都不要擔心。

杜汶澤:現在只切了5-8%

而杜汶澤亦在其Facebook上轉發太太的帖文,同時感謝台灣醫院的醫師和護理人員,更感恩現代醫學倡明。他表示,過往這種手術需要切掉25% 甚至50%的肺部,現在只切了5-8%。他指,發現杜太太有肺腺癌時,醫師說如果癌病分1-4期,他屬於0期,所以不用擔心。現在肺部已經100%沒有癌細胞,不會再復發。他感謝問候,同時亦提醒大家「記得多做健康檢查」。

肺腺癌是什麼?

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統計,肺癌是本港每年新增最多個案的癌症,同時亦是致命最多的癌症。資料顯示,本港引致肺癌的常見基因突變類型有3種,包括:EGFR基因突變、ALK基因突變及ROS1基因突變。肺癌分非小細胞及小細胞,非小細胞肺癌佔整體肺癌約85%。

50%肺腺癌 屬EGFR基因突變

而當中有70%至80%屬於肺腺癌,其中約50%帶有EGFR基因突變。EGFR基因突變在本港相對普遍,事實上EGFR基因突變在亞洲也較外國常見。相反,外國只有10%至15%肺腺癌有EGFR基因突變。肺腺癌是其中一種最常見肺癌,但由於大部分患者於早期都沒有明顯的前兆及病徵,因此每當病人確診時,往往已屆第三期或第四期,錯過了黃金治療時機。

屬於肺癌中的非小細胞肺癌的一種

肺癌可以分為小細胞癌和非小細胞癌,而肺腺癌(英文:Lung adenocarcinoma)是屬於肺癌中的非小細胞肺癌的一種,是肺癌中最常見的種類,通常由分泌黏液的顆粒細胞的變異增生引致。肺腺癌多位於肺部外圍部位,相對於其他種類的肺癌,生長速度較慢,但前期徵兆不明顯。

肺腺癌成因

  • 吸煙或長期吸入二手煙
  • 基因突變
  • 曝露於某些化學物質或建築物料中(如石棉、鎳、鈾、鉻化物、砷、多環、烴及氯甲基醚)
  • 吸入氡氣(一種累積在建築物的天然氣體)
  • 患有其他肺部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腺癌期數及腫瘤情況

肺腺癌可根據肺部腫瘤擴散範圍分期,大致分為四期。期數愈大,代表肺部腫瘤擴散範圍愈大,病情愈嚴重,存活率亦會相應降低。

肺腺癌期數 腫瘤情況
第一期 腫瘤小於5cm,只在肺部沒有侵犯到鄰近組織,也沒有淋巴腺轉移。
第二期 腫瘤可大至7cm,癌細胞或波及附近結構,或擴散到胸壁或橫膈膜,甚至波及鄰近的淋巴結,但仍未轉移至遠處器官。
第三期 癌細胞已擴散到胸壁以至心臟,或波及胸腔或肩胛骨的淋巴結。
第四期 癌細胞擴散至另一邊肺部,肺部或心臟有惡性積水,甚或波及肝、骨骼、腦等非鄰近部位。

早期非小細胞肺癌病人 手術後存活率約80%

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的資料顯示,近年肺腺癌整體存活率已有所提高,五年相對存活率由 2010-2014 年的 21.7%上升至 2015-2020 年的 33.5%,至於早期非小細胞肺癌病人進行手術後存活率約80%;第三期病人約30%至40%,第四期病人只有約10%。因此,定期進行肺部的健康檢查很重要。

按此免費訂閱《香港財經時報》HKBT 新聞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