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個案】讀者:本人育有倆女,有自住物業已經供完(市價$11M)。夫妻已經50歲,有兩個女,連工人姐姐合共五個人。工作穩定。因為兩個女都在中半山返學,我地想由將軍澳搬去中區,一來近佢哋返學;二來想搬大單位。住得舒服點。已經睇中一個中西區單位,樓價$17M。

  1. 想re-financing 現有物業,可以借$5M。跟住就租出去收租,大約可以收租$20K
  2. 同銀行按揭新物業$9.6M
  3. 1+2 合共借貸$15M
  4. 本身有現金$4.5M,但用來裝修、stamp duty、樓價餘額,其實已經沒有太多現金剩
  5. 現時每月可儲蓄$5-6萬

兩夫妻年薪200萬

先生和我年薪二百萬。如果借$15M,分二十五年還,每月還款六萬蚊,假設收租有兩萬蚊,實質供款係40,000。本人想問是不是風險好大㗎?

理財個案重點:

  • 夫婦年齡約50歲
  • 有兩個女,有請工人
  • 自住物業已供完,市值$1100萬
  • 家庭年收入$200萬
  • 現金$450萬

重點目標:

  • 女兒在中西區返學,想搬去中西區
  • 現有物業按出$500萬,再放租
  • 目標中西區物業$1700萬,按揭$960萬

龔成老師分析:「方案一」風險的確會大

我稱你上述的方案為「方案一」,風險的確會大左,但又不是完全不能進行,我以下會說明利弊,同時再提供多幾個方案比你參考。

方案一:將現有物業加按再放租,同時以按揭買入中西區物業。對你們來說,風險的確會大左,但就好睇你們的實險需要,由於你兩個女都在中西區返學,如果長遠以方便計,的確搬到該區是一個選擇,但你表示想住大一點,你就要衡量「生活質素」與「財務情況」之間的平衡。

要小心考慮一點 你們已經50歲

由於你目的是自住,所以你應從生活所需出發,適合你未來10-20年生活,同時你要有信心一直「供得起」,你要小心考慮一點,你們已經50歲,供25年是否可行?

如果你們有信心在供款方面,每月能保持$4萬、$5萬供款,持續多年,是否可行?由於你地50歲,未知你們打算退休的年齡,你要分析一下,如果你們打算60歲、65歲退休,收入減少後,供樓及其他生活費是否無問題。如果你們有信心,可以進行上述方案的。

物業放租 都係一個可行方法

至於,現有物業放租,都係一個可行方法。雖然負債多左,但整體負債/總資產比率,大致在5成,算係勉強可以。雖然咁做就會令你地財富好偏重物業類,但香港物業買賣成本唔細,如果你現有物業質素唔係差,保留可以。但未來時間,你要盡力空出多點資金,努力儲錢,同時要投資優質股,令你財富組合不致完全偏重於物業部分。

加按再放租 再按揭買樓有風險

大簡單來說,你的方案「將現有物業加按再放租,同時以按揭買入另一物業」,對你們來說風險有少少高,但由於你們高收入,因此又不是不能進行,但你們要明白當中的風險,以「供得起」作為原則,思考供25年是否無問題。

因為你們現時無供樓負擔,每月可儲$5萬-$6萬,如果之後要進行這動作,除了用了你們一定的資金外,同時每月將會多左$4萬現金流支出,令你們每月只是不會有太多錢剩。如果你想較穩陣,以下有另外幾個方案,你可以同時參考下。

方案二:推遲進行方案一

你每月可以儲$6萬,如果你們利用2年時間做好理財,假設將儲蓄金額提高至$8萬,你們一年可以儲到近$100萬,兩年$200萬,如果到時先進行「方案一」的計劃,你們會更加輕鬆。特別是考慮你日後可能退休令收入減少,這刻辛苦好過將來辛苦。

方案三:賣出現有將軍澳物業 買入中西區物業

保留將軍澳物業,長遠的確能提高你的資產項,長遠對你財富上有利,但同時會提高你的風險,始終你同時擁有兩個物業,每月要比一定的供款,令你現金大減,以及每月無太多資金剩,對一個家庭來說,始終有一定的風險。

如果賣出將軍澳物業,能得到$1100萬資金,加上你們有上有一定現金,當你們買入中西區物業時,可以減少按揭,又或能留下較多現金在手,每月支出減少,家庭風險度能減少。

方案四:照進行方案一 但買入較便宜物業

你現時目標物業為$1700萬,如果能買一些金額較低的,例如$1200萬-$1500萬,你們在財政上負擔會較理想。中西區部分物業會較貴,如果是港島區其他地方,又或你選一些面積與現時相約的物業,就能在樓價上便宜少少。

沒有一個方案是完美的,你要衡量「生活質素」與「財務情況」之間的平衡。上述方案你都可以參考下,並且進行調整。

按此免費訂閱《香港財經時報》HKBT 新聞快訊

作者簡介:龔成(龔成Facebook專頁)是財經書作者,至今出版超過10本財經書,包括《股票勝經》、《選股勝經》、《50優質潛力股》、《50穩健收息股》、《50值博倍升股》、《大富翁致富藍圖》、《80後百萬富翁》、《80後2百萬富翁》、《80後3百萬富翁》、《財務自由行》等,過往曾以萬元月薪滾出數百萬,現為股票班導師,身家過千萬元。

免責聲明:本網頁刊載的所有投資技巧及分析,僅供參考用途。讀者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要自行判斷及審慎處理,更要自行掌握市場最新變化。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網頁及相關作者與受訪者無關,本網頁概不負責 。而本網頁所有專欄作者的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