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居馬上的與走在平地最大的區別是什麼?對於無數馬迷和賽手來說,不是自由或熱血,而是風的存在。出發前,風是拂來涼意的柔荑;出發後,風就成了必須用身體破開的巨浪。優秀的騎手需要學會與馬共舞,使心臟、脈搏和呼吸保持同步,探索生理的極限。這一切嘗試的背後,是合規且完善的產業體系,合乎商業邏輯,才有持續運作的可能。馬來西亞雪蘭莪賽馬公會主席詹學龍就是其中的“關鍵先生”。
雖然並非明星騎手,但在馬來西亞的商業與體育界,單單詹學龍這個名字就足夠響亮。如果要比喻,他更像是一匹馳騁在賽馬場上的傳奇駿馬,不僅在商業領域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更在雪蘭莪賽馬公會的歷史中銘刻下不可磨滅的印記。
10月5日,182年歷史的新加坡克蘭芝馬場舉辦最後一場賽事,而詹學龍帶領的雪蘭莪賽馬公會依舊留在牌桌。他既是馭風者,也是馭心者,40年的智慧和激情,書寫出了屬於他的賽馬史詩。
從蒙昧到驚豔,看見不一樣的賽馬
馬術運動由來已久,中國古代稱其為“御”,並作六藝之一,古希臘人和羅馬人都曾將馬術列為重要的軍事技能。到了和平年代,馬術從最初的實用技能逐漸演變為一項高雅的競技運動,但在一些影像作品中,賽馬卻被冠以“賭博”、“舞弊”的標籤。詹學龍最早認識到的賽馬就是這樣。
他坦言,自己一開始對賽馬持有反對態度。“因為從社交平台了解到的賽馬是帶有賭博性質的活動,從心底里覺得很反感。”機緣巧合之下,詹學龍實地探訪了馬場,正是這次參觀讓他的態度發生了180°的大轉變。
“真正去了馬場了解之後,我意識到這是一種很好的社交平台,到馬場參觀、結交更多高質量的朋友甚至成了我的習慣,在馬場,我們很容易為經商打開發展渠道。”
而在馬來西亞賽馬界,雪蘭莪賽馬公會是繞不開的一環。它成立於1896年,擁有超過百年的歷史,是由馬來西亞賽馬博彩管理局與賽馬公會共同監管的會員制公會,目前擁有700多匹馬匹。從1984年進入公會開始算,詹學龍跟雪蘭莪已經結緣40年,這期間亞洲各國在賽馬界交換過無數次身位,有領跑者退出,也有後來者居上,雪蘭莪和它所屬的馬來西亞不是最頂尖的,但卻是最穩健、最具耐力的。
2023年6月,新加坡政府宣布關閉克蘭芝賽馬場並解散新加坡賽馬公會,同為馬來亞賽馬公會(MRA)成員,這對雪蘭莪公會無疑具有極大衝擊。
最直觀的是金錢,與克蘭芝賽馬場的合作是雪蘭莪收入的一部分。更令人動容的是遺憾,克蘭芝賽馬場總共有700多匹純種賽馬要被送到陌生馬場,超300名員工無處可去。
克蘭芝馬場的最後一場賽事已經結束,在這四顧茫然的時刻,詹學龍率領雪蘭莪成為了托舉者。
以情動人,在挑戰中書寫未來
賽馬公會是一門燒錢的生意,除了馬匹飼料、草場維護等可控支出外,還有修建馬房、維護訓練場地、提供高額賽事獎金等固定支出。但詹學龍說,它帶來的收益是無形的,法國賽馬業每年為國家財政上繳數十億歐元的稅收,馬來西亞的馬業領域工作者超過千人。成熟的賽馬體系將帶動畜牧業的發展,賽馬場不僅是為城鄉居民提供休閒
娛樂的場所,更是特色旅遊聖地,無論新加坡政府還是馬來西亞政府都需要正視賽馬的貢獻。
而在得到政客們的支持之前,詹學龍已然承擔起許多責任。
馬場關停後,留給克蘭芝的馬匹和訓練師只有退役或離開兩個選項。有些人選擇返回老家,外籍教練Stephen Gray和Donna Logan都是如此;經濟實力雄厚的人或許會成立自己的訓練基地,澳大利亞人Dan Meagher和Tim Fitzsimmons就是這樣。但對大多數人來說,找到新的马会就職才是最現實的問題,雪蘭莪公會成為了首要選擇,去年的冠軍新加坡教練Jason Ong和克蘭吉的對手Richard Lim、Jerome Tan、David Kok和Mahadi Taib都來到了雪蘭莪。
“馬來西亞的熱帶氣候使戶外馬術活動能在全年進行,這比那些因極端季節性變化而限制騎乘機會的國家具有顯著優勢。騎手可以全年持續訓練和比賽,每年我們也會舉辦許多賽事。然而,在炎熱潮濕的環境中管理馬匹需要特定的知識與護理,這使馬來西亞在熱帶馬術護理方面能夠發展出獨特的專業技術。”
詹學龍透露,為了給克蘭芝賽馬場的馬提供舒適居住環境,雪蘭莪公會在不斷修建馬房以接收新到來的馬匹,同時也增加練馬師的數量。
今年早些時候,雪蘭莪州也發布了一份名為“賽馬增強基金”(REF)的文件,這份文件長達29頁,概述了赛马会計劃從明年1月1日起增加獎金以及賽馬的整體吸引力。
在雪蘭莪賽馬公會,詹學龍不僅是一位領導者,更是一位以情動人的心靈導師。他深知,賽馬不僅是速度與激情的比拼,更是情感與智慧的較量。他倡導公平競賽,推動行業規範,更注重培養年輕一代的賽馬人才,用他的熱情和堅持,感染著每一個人。在詹學龍的領導下,雪蘭莪賽馬公會不僅成為了馬來西亞業界的標杆,更成為了一個充滿人情味的大家庭。
通過舉辦各類活動,雪蘭莪賽馬公會成為了交流活動平台,邀請不同階層人士參與,除了促進他們對馬術活動的了解,也能開拓他們的生意與人際版圖。
除此之外,詹學龍還充分認識到賽馬運動在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責任方面的重要性。“公會也會繼續承擔社會責任,捐款給慈善機構。”據了解,雪蘭莪賽馬公會舉辦的每場賽事中都有10%的收入以稅收形式回饋給政府,詹學龍表示,希望現代賽馬運動受到
更多元的觀眾喜愛,讓愛馬、養馬、觀看賽馬比賽成為習慣,才能將其內化為某種大眾文化。
為此,雪蘭莪也專門開設了培訓中心和馬術學校,課程內容涵蓋一對一教學、小組課程和私人課程,入門課至專業課一應俱全,力求讓每個感興趣的人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
事實上,馬術學校也是退休賽馬的第二故鄉。一匹賽馬的職業生涯通常只有2-8年,而馬匹的平均壽命有25-30歲,退役後長達十多年的養育費用是訓練師的心病,能夠被重新培訓為馬術馬再次為大眾服務,對賽馬和騎手都是一種肯定。
詹學龍夢想著將雪蘭莪賽馬公會打造為全球賽馬業的中心,讓馬來西亞賽馬文化走向世界,讓賽馬成為連接不同國家和文化的橋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