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分析】小米集團以手機、智能硬件,以及物聯網(IoT)為平台的公司,小米專注於互聯網直接銷售產品。其硬件產品包括智能手機、智能車、筆記本電腦、智能電視、人工智能音響等。

小米集團 XIAOMI CORPORATION

  • 股票代號:1810.HK
  • 市盈率:24倍
  • 市值:$4500億
  • 業務類別:資訊科技器材
  • 集團主席:雷軍
  • 主要股東:雷軍(A類+B類股份)(24.1%)

5年業績

年度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
收益(億人民幣) 2060 2460 3280 2800 2710
毛利(億人民幣) 286 368 583 476 575
 盈利(億人民幣)  100 204 193 24.7 175
經調整淨利潤 115 130 220 85.1 193
每股盈利(港元) 0.47 0.85 0.78 0.10 0.77
毛利率 13.8 14.9 17.7 17.0 21.2

小米長遠有增長

小米強調,這間不是手機公司,因為手機只是其中一項產品,而小米發展稱為「鐵人三項」策略的商業模式,由「硬件」、「互聯網服務」、「電商及新零售」,這才是一個整體。令產品間可以互相配合發展,提升總利潤。

小米稱自己為互聯網公司,以手機作為一個平台,先建立龐大的客戶群,然後再進一步銷售各產品。

建立了由數百家公司組成的生態系統

小米先開發核心產品,專注設計和研發一系列硬體產品,包括智能手機、筆記本電腦、智慧電視、人工智慧音箱和智慧路由器。然後,再擴展到其他產品,通過投資及管理,建立了由數百家公司組成的生態系統,發展一系列的生活消費產品。

小米的產品性價比強,因此在很多國家都受歡迎,上述的小米發展史,會見到小米憑產品的性價比優勢,高速發展。這個模式不止在中國成功,預期在更多國家成功,這是潛力所在。

小米汽車業務

近年小米其中一個重大的發展,就是汽車業務,經過了數年的資金投入及發展,2024年終於有具體產品,暫時的市場反應理想。雖然這刻的汽車業務仍處虧損狀態,但始終企業要發展這些新業務,初期出現這情況都是正常,最重要是大方向正確,產品有市場。現時銷量理想,相信隨著擴大市場有利成本向下,長遠將會成為另一個盈利能力不差的業務。

考慮到小米本身的產品都有一定的性價比,加上小米的汽車都有一定的市場,只要不斷發展這業務,長遠將會成為小米增長力的部分。

發展歷史

小米的超高速增長,的確是亮點,若然與全球收入超過人民幣一千億的上市公司相比,小米在過往的收入增速在互聯網公司中排第一。以下總結了小米在2010年成立後,如何在幾年間超高速發展。

  • 2010年:小米成立
  • 2012年:小米年收入突破10億美元
  • 2014年:成為中國市場出貨量排第一的智能手機公司
  • 2014年:小米年收入突破100億美元
  • 2015年:MIUI系統使用者超過1億
  • 2017年:小米成為全球最大的消費級IoT平臺
  • 2017年:小米成為印度市場出貨量第一的智能手機公司
  • 2017年,小米收入超過人民幣1000億元

小米長遠優勢

小米的發展方向,是建立一個小米產品的生態圈,令客戶在生活上,廣泛使用當中的產品,而且各產品能配合使用。例如小米手機可控制小米平台的多項產品,如智能燈具、小米電視、小米家空氣淨化器等,小米手環可感應到用戶入睡後自動關閉小米智能燈具,產生產品配合的作用。

小米MIUI擁有約數億活躍使用者

現時小米MIUI(小米基於Android所開發的平台)擁有大約數億活躍使用者,MIUI生態構成了一個開放的平台,提供一系列廣泛的互聯網服務,包括內容、娛樂、金融服務和效能工具,可見,小米就是憑手機作為平台,不斷開發延伸產品,創造「真正的收入」。這正是小米的潛力所在。

最大的目的是建立平台

簡單來說,小米將手機定為售價不高的產品,目的是先打入消費者市場,盡力去爭取市場佔有率。由於手機在小米角度,最大的目的是建立平台,因此就算賺錢能力不算高亦無問題。至於小米的產品,由於小米希望以高性價比模式定位,因此產品的定價並不高,不少都低於競爭對手,令產品存有優勢。小米最新的全球及中國大陸MIUI月活用戶數,分別按年增長12.4%和7.8%,達到5.95億和1.46億,均創歷史新高。

風險因素

2019年,美國政府因國家安全理由,全面封殺華為,令華為大受打擊,雖然到近年,華為有些產品突破了技術,到近期小米又有新的高端手機發售。雖然中國企業技術不斷進步,同時有些技術能突破美國的封鎖,但始終相關風險仍然存在,當供應層面出現斷裂情況,就會對企業營運造成打擊。

近年,歐洲有國家表示,小米的手機有安全風險,向國民表示要小心,雖然不會對小米造成核心性不利影響,但投資者要明白,中資背景的小米,會面對這類風險。

最新業績情況

小米早前公佈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中期純利92.8億人民幣,按年升18%,每股基本盈利37分。如果以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計量,經調整淨利潤126億,升51%。期內收入為1644億,升30%,毛利352億元,升37%。

季度資料方面,第二季收入為889億元,升32%,純利為51億元,按年升39%;每股基本為盈利21分。可見第二季比第一季度,業績有較大增長。拆分不同業務分析,第二季智能手機業務收入為465億,比上年同期增長27%,IoT與生活消費產品業務收入為268億,不單比上年同期增長20%,更創歷史新高,更重要的是,這部分業務的毛利率達到19.7%,比上年同期提高了2%以上。

互聯網業務收入達83億元創新高

至於互聯網業務收入,則達到83億元,也是創新高,比上年同期增長11%,而互聯網業務毛利率達到78%。至於智能電動車收部分,第二季度收入為62億,毛利率約15%。
 
基本上,無論是手機部分,以及IoT與生活消費產品業務,又或汽車業務,都是不差的,例如手機銷量的市佔率不斷增加,就算有中國高端手機市場,市佔率也處增長狀態,整體的業務不差,同時比第一季更好,企業發展正面。

最新投資策略

綜合來說,小米是有質素的企業,企業的產品的確有理想增長,而且受消費者歡迎,加上小米的商業模式、前景,都成為這企業的亮點,但就有上述所講的風險。

現時市盈率約24倍,考慮到企業長遠有增長力,現時估值約在合理區中間。由於這股股價上落都大,投資者如果投資,最好以分注模式進行,不要一次過大手買入,同時,要控制好總投資金額。投資後,就要長線或超長線持有,這企業仍有一定的發展,投資者要耐心等收成。

(本人為證券業持牌人士,持有上述股票。上述文章只是企業分析,並不構成任何投資邀約,投資者在投資前,請自行花時間研究企業,才決定是否適合自己。)

按此免費訂閱《香港財經時報》HKBT 新聞快訊

作者簡介:龔成(龔成Facebook專頁)是財經書作者,至今出版超過10本財經書,包括《股票勝經》、《選股勝經》、《50優質潛力股》、《50穩健收息股》、《50值博倍升股》、《大富翁致富藍圖》、《80後百萬富翁》、《80後2百萬富翁》、《80後3百萬富翁》、《財務自由行》等,過往曾以萬元月薪滾出數百萬,現為股票班導師,身家過千萬元。

免責聲明:本網頁刊載的所有投資技巧及分析,僅供參考用途。讀者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要自行判斷及審慎處理,更要自行掌握市場最新變化。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網頁及相關作者與受訪者無關,本網頁概不負責 。而本網頁所有專欄作者的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