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2024年中國服貿會開幕首日,畢馬威舉辦了以「聚焦未來 洞察AIGC新範式」為主題的AIGC」論壇。論壇上,畢馬威與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金融科技發展與研究專委會聯合發布《2024中國金融科技企業首席洞察報告》,總結了2024年金融科技領域的十大現狀與十大趨勢,深入分析了金融科技在發展中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尤其關注新質生產力、大模型等經濟科技領域前沿動態對金融科技行業的影響。
中大模型等人工智慧技術是顛覆性技術主要載體之一
畢馬威中國及亞太區金融業主管合夥人張楚東表示:「新質生產力是由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產業深度轉型升級而催生的當代先進生產力,其中大模型等人工智慧技術是顛覆性技術的主要載體之一,將成為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重要引擎。新技術的革新為金融科技行業帶來發展機遇,但同時也伴隨著一系列挑戰。面對這些挑戰,未來金融科技企業需要持續進行創新,積極擁抱變革,不斷開創行業新章。」
新質生產力驅動金融行業變革
近年來,新質生產力的發展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在金融科技領域也不例外,技術的飛躍驅動金融科技企業提升創新能力,並將技術與金融服務深度融合,提升金融服務質效。《報告》顯示,約七成受訪企業認為新質生產力能夠驅動金融科技企業提升自主創新能力,並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91%受訪企業看好大模型金融應用前景
《報告》顯示,91%的受訪企業看好大模型金融應用前景,且47%的受訪企業已有技術和產品佈局; 但同時結合挑戰來看,75%的受訪企業認為通用大模型「難以滿足金融領域特定需求,而訓練領域大模型面臨數據品質低、精度不足」,反映出當前金融大模型發展的核心問題仍在技術層面。
金融科技發展十大現狀:金融機構數碼化轉型進度提升
《報告》認為,國內經濟發展面臨內外部挑戰,金融科技行業發展信心指數有所回落; 前沿技術賦能金融行業數碼化轉型方面,金融機構數碼化轉型進度顯著提升,這方面受訪企業對各類金融機構數碼化轉型的進度評估得分為近三年最高,銀行業進度評估得分3.9分(滿分5分),連續三年穩居第一。
60%受訪企業已或計劃「走出去」
在金融科技企業加速出海方面,《報告》調研顯示,60%的受訪企業已經或計劃「走出去」,較上年增加了8個百分點。此外,數據安全與隱私保護仍是金融機構與金融科技公司合作首要挑戰;投資方面,《報告》數據顯示,PE/VC對金融科技投資佔比持續下降,互聯網系企業對金融科技投資佔比顯著上升,其中PE/VC對金融科技投資佔比從2020年的53%下降到2024年的30%,但仍為第一大投資方,而互聯網系企業的投資比例從去年的14%上升至22%,位居第二位。
受訪企業研發投入更注重質效
研發投入方面,受訪企業研發投入更注重質效,專利數量穩步增加;資源要素方面,核心技術要素分佈格局在逐步調整,金融大模型與生成式AI是關鍵變量;服務標準方面,行業標準化意識逐步增強,國際標準參與穩步前行;倫理方面,《報告》認為,多措並舉共塑金融科技倫理,但仍有近三成受訪企業行動滯後。
數據資產入表
《報告》還特別提及,「數據資產入表」帶動數據資產價值顯性化,過度採集個人信息問題有所緩解。68%的受訪企業認為「數據資產入表」可以「促進金融科技企業開拓數據驅動類服務,賦能金融機構數據資產管理」;過度採集個人信息問題佔比42%,明顯低於2023年的50%。
金融科技未來發展十大趨勢展望
報告認為,企業發展方面,金融科技企業降本增效趨勢持續,樹品牌和鑽技術始終是企業發展核心策略;經營方面,數據要素流通仍是行業主要痛點,企業經營壓力需高度關注;區域方面,長三角、珠三角等產業集群體優勢,杭州、成都等新高地勢頭正勁,79%的受訪企業選擇長三角城市群,杭州、成都、重慶等依舊是除北上廣深之外最受看好的金融科技中心城市。
數據融合應用和數據安全問題有所緩解
創新和風險控制方面,深化監管沙盒與監管科技應用是平衡金融科技創新與風險的有效舉措,53%的受訪企業認為推進監管科技應用是平衡金融科技創新和風險的重要舉措其中,25%的受訪企業將其作為第一選項,較去年增加4個百分點。
六成企業對元宇宙持消極或觀望態度
《報告》指出,金融領域信息技術創新持續深化,標準規範與解決方案研製仍需發力;「元宇宙」技術方面,《報告》認為,因缺少合適場景和成熟技術,六成企業對元宇宙持消極或觀望態度;大模型應用較為積極,九成企業看好大模型金融應用前景,客服、風控、營銷是三大熱門場景。
約七成受訪企業認為新質生產力可以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和帶來新機遇,其中75%的受訪企業認為「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可以推動金融科技企業不斷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佔比位列第一;67%的受訪企業認為「金融業創新升級需求更加迫切,金融科技企業迎來市場擴大機遇」。
【按此免費訂閱《香港財經時報》HKBT 新聞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