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入門】據報道,總部位於神戶的日本頂級運動產品企業Asics將於 2025 年 9 月下旬停止銷售棒球手套、球棒及其他相關裝備,並退出贊助洛杉磯道奇隊巨星大谷翔平的業務。
Asics迄今表現最為疲弱的部門
服裝和裝備部門(包括棒球裝備)是 Asics 迄今表現最為疲弱的部門,去年利潤率僅為 2.8%。自2021年起,在該集團推出的跑鞋日益受歡迎的推動下,公司整體利潤一直穩定成長。上月,由於對 Gel-Kayano 14 等型號的強勁需求和日圓貶值,該公司將本年度營業利潤預期上調至創紀錄的 950 億日圓(6.57 億美元)。
斷捨離可視為企業的排毒過程
事實上,為了企業長遠的健康發展,不少大型企業會對旗下一些長期處於研究開發階段但虧損的項目,甚至一些利潤微弱的業務進行壯士斷臂。斷捨離可視為企業的排毒過程,旨在避免拖垮整體企業發展而釋放瘀血。
在當今經濟環境下,公司當然有剝離業務和資產的強烈動機。投資者普遍鼓勵公司剝離或停止營運非核心資產或業務,以便更專注於核心業務的價值創造。資本市場通常都歡迎資產剝離,企業股價一般在公佈剝離後得到提振。
英偉達也曾多次經歷企業發展的取捨
全球市值最大的公司之一英偉達,也曾多次經歷企業發展的取捨。2007年,英偉達推出新的GPU加速計算技術,但新技術成本高昂,顯著影響邊際利潤。然而,英偉達堅持取得該業務範疇的成功,並一直熬到人工智能革命開始,成為推動英偉達的殺手業務。
在捨棄方面, 英偉達曾進入智慧手機芯片市場,但迅速撤退,轉向發展機器人計算機︿。正所謂「不做第一,做唯一」,這一戰略性退卻使英偉達異軍突起,並在短期內無顯著的競爭對手,形成短期壟斷,造就了今日的英偉達。
業務剝離亦是常見的操作
除了捨棄某業務單元的開發,業務剝離(Divestiture)亦是常見的操作,指企業將某個業務單元、部門或資產出售或轉讓的過程。此策略通常旨在提高公司整體效益、專注於核心業務或改善財務狀況。業務剝離的目的包括專注核心業務、減少管理複雜性、提升運營效率、改善現金流動和財務報表的表現。
全資剝離、部分剝離及將業務單元獨立出來
業務剝離也有不同做法,包括全資剝離、部分剝離及將業務單元獨立出來成為新公司並上市。在業務剝離過程中,企業需評估剝離業務單元的表現和潛力。確定剝離的具體策略,選擇合適的買家或投資者,並確保剝離後業務運作順利及管理可能的影響。
如何通過剝離來提升效率和專注核心業務
不少業務剝離成功的案例都展示了企業如何通過剝離來提升效率和專注核心業務,例如IBM在2000年代初期決定剝離其硬體業務,專注於軟體和服務,公司出售了PC部門給聯想,並逐步剝離其他不符合長期戰略的業務。轉型後,IBM 專注於雲計算和人工智能,成功提升了盈利能力和市場競爭力。
通用電氣在2010年代進行業務重組
另外,通用電氣在2010年代進行業務重組,剝離家電和金融服務部門等多個非核心業務,專注於航空、能源和醫療領域﹐提高資本效率並專注於更具增長潛力的業務。eBay 在2015年剝離其支付業務PayPal﹐將其獨立上市,讓PayPal專注於自身的增長和發展。
分拆後PayPal 市值迅速上升,成為數字支付領域的領導者,而eBay則能專注於其核心的電商平台。這些案例都展示了業務剝離如何幫助企業專注於核心業務,提升效率,並實現財務增長。
業務剝離的執行 也是有一定的挑戰
當然,業務剝離的執行,也是有一定的挑戰。在規劃和執行資產剝離時,高階主管需注意剝離的成本。將企業的業務從母公司中剝離並同時進行日常營運的情況非常複雜且成本昂貴﹐過程中可能產生意想不到的高額一次性成本,以及因規模損失和低效率的撤資後成本結構而產生的持續成本。
業務剝離可能帶來反協同作用
此外,業務剝離可能帶來反協同作用。剝離後帶來的規模經濟下降,會導致單位成本上升。例如由於母公司和被剝離的企業必須設立單獨的採購職能,因此在與供應商談判時失去規模優勢。總而言之,企業的斷捨離類似人體的瘦身鍛鍊,旨在促進成長,切忌本末倒置,錯位鍛鍊,導致企業進退失據。
作者簡介:盧銘恩是華坊咨詢評估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及Asia PropTech創辦人。產業測量師出身,致力將創新科技帶進房地產業界。香港中文大學商學院客座助理教授及香港大學SPACE中國商業學院客席講師,曾獲皇家特許測量師學會(RICS)頒發之傑出成就青年獎,在多達20個國家超過50場房地產會議中擔任講者,主理亞太區多宗房地產投融及資本市場上市項目。
免責聲明:本網頁刊載的所有投資技巧及分析,僅供參考用途。讀者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要自行判斷及審慎處理,更要自行掌握市場最新變化。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網頁及相關作者與受訪者無關,本網頁概不負責 。而本網頁所有專欄作者的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