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個案】讀者:Hello,龔sir,有一些財務問題想下你,我係澳門人,現時35,我同太太月入75k,每月能儲18K,有一個小朋友,年尾會再生多一個。
財務情況如下:
- 銀行定期儲蓄90萬
- 物業1(欠貸款320萬,自住樓,每月還14K)
- 物業2(欠貸款140萬,出租後能抵還款)
- 車位1(欠貸款37萬,出租後能抵還款)
- 股票16萬左右
希望可多買一層樓
- 問題1: 雖然物業租金回報率低,但仍希望可多買一層樓留給下一代或為財富增值,因為澳門樓始終唔平,希望5年內資金能有200萬(150萬首期,50萬作家庭備用),現時已開始投資股票,希望做到財富增值,想問有無咩建議?
- 問題2: 雖然部分物業出租能抵供款,但總貸款額已接近500萬,是否需要還一部分錢給銀行?
- 問題3: 股票上,雖然我理解分散投資的原理,但例如買收息股,分得太散5-6隻,因每次派息時間不一樣,分得太散每次派息的金額太少,是否應集中一隻派息較好,派息後金額大一d?
- 問題4: 我十分認同認同龔sir的理念先增值後現金流,但現時市況仍然未明朗,是否應將股票全轉為一些保守類股,以避險。
- 問題5: 雖然我明白月供股票的作用,但現時市況仍未明朗,是否待市場較穩定才入貨進行?而且想問一下,我會長期買入優質股的,是否可以以一手手買入比較好?
不好意思,這麼多問題,你的書我大部分都買左!感謝龔sir平常間的無私分享,獲益良多,再次感謝龔sir!
個案重點:
- 澳門人,35歲
- 擁有2個物業
- 現金$90萬
- 家庭月入75000,每月儲18000
重點目標:
- 想日後再買多一個物業
- 如何更好地買入股票
- 怎樣優化財富組合
龔成老師分析:不建議太急做
1)不是不可,但不建議太急做。
- 我們進行理財,建立一個平衡的財富組合好重要,不要太過集中在一個類別,如果這類別資產出現較大的下跌,會對你不利,你現時已有2個物業,建議你先建立其他資產,到擁有一定的其他資產後,才考慮再買第3個物業,令你買物業後都不會太過集中。
- 最好在不同的週期買入,風險會更有效分散,即是不要買入得大密,隔遠少少時期先再買,對你來說會較好。
- 你要計算好你的負債情況,我估你再買樓都會造按揭,這就會增加你的負債,同時,你每月都要還款,雖然可以出租以對消部分支出,但如果加按息,你整個家庭負擔多左,你要留意這點。
- 你現時已有家庭負擔,加上你準備再生多一個,支出會增加,建議你打好整個財富的基礎先。
因此,再買第3個物業,建議遲少少先進行,不要急,你可以視為一個長期計劃,到有足夠資金去進行。另外,你可以閱讀《財務自由行》這書,因為當中好詳細教怎樣累積多個物業,正好適合你的情況。
最重要是比較「按息」及「投資回報」
2)要視乎情況,其實最重要是比較「按息」及「投資回報」,如果有一筆錢,你投資能創造到較好的回報,並明顯地大過按息,就不用還款。相反,如果你不懂投資,又或按息較高而投資回報不高,你就應該將資金用作還款,能有效幫你減少按揭的利息支出。
太集中始終會有風險
3)分散始終是較好的,因為太集中,始終會有風險,除非你的投資實力好強,否則,我一般會建議散戶,作適當的分散投資,同一隻股票,不要佔股票組合比例多過15%。
至於你表示,分開多次收息,令每一次收息變得好少,你不要比這個因素影響,舉例說,某股票一年派一次息,又或將同一金額除以四份,分開四次派,根本是一樣的,所以,這個因素並不會影響我們的投資決定。你應該將收到的股息,合共以一年計算,去決定這是否好的投資策略。
「先增值 後現金流」長期策略
4)不用理短期的市況,「先增值,後現金流」是一個長期策略,是整個人生的配置模式,不要被短期因素影響。只要企業優質,根本不用理中短期股價。
如果你認為市況不明朗,轉去保守類股,到日後明朗後,股市可能已比這刻上升很多,你到時才將保守類股票轉去其他優質股,可能要用較貴的價去買入,你的策略就會得不償失。
只需要分析企業的價值
5)「市況未明」只是一些表面概念,我地只需要分析企業的價值,了解現時是平是貴,然後做相對應的策略就得。
如果你有一定的投資實力,已掌握了計算企業估值,以及懂得分析大市冷熱水平,你就不用月供,可以用把握時機的模式進行。但如果你未能掌握,月供股票會較好,因為能將買入價平均,減少一次過在高位買入的風險。
作者簡介:龔成(龔成Facebook專頁)是財經書作者,至今出版超過10本財經書,包括《股票勝經》、《選股勝經》、《50優質潛力股》、《50穩健收息股》、《50值博倍升股》、《大富翁致富藍圖》、《80後百萬富翁》、《80後2百萬富翁》、《80後3百萬富翁》、《財務自由行》等,過往曾以萬元月薪滾出數百萬,現為股票班導師,身家過千萬元。
免責聲明:本網頁刊載的所有投資技巧及分析,僅供參考用途。讀者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要自行判斷及審慎處理,更要自行掌握市場最新變化。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網頁及相關作者與受訪者無關,本網頁概不負責 。而本網頁所有專欄作者的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