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入門】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推進,國際創新與知識產權合作已成為經濟發展的核心力量, 特別是在數字經濟的時代,輕資產化成為企業發展的趨勢,而在高科技領域,知識產權如專利和商標已成為建構企業價值的重要資產。

企業如何利用知識產權創造價值

今年8月,筆者參加了新加坡知識產權局(IPOS)主辦的知識產權周(IP Week),活動主題是為「透過知識產權的保護,企業如何利用知識產權創造價值」,旨在鼓勵創新與創意的發展,吸引了全球的專家、業界領袖和創業者參加,共同探討國際創新合作、技術成果轉化和知識產權權在經濟發展中的關鍵作用。通過深度討論和經驗分享,激發跨國合作的新機遇,推動科技成果的有效轉化。

知識產權的大型估值論壇

而在同一場合,新加坡估價師協會 (IVAS) 和國際評價準則委員會 (IVSC) 聯合舉辦的會議首次與IPOS 合作,舉辦了一個關於知識產權的大型估值論壇,主題為「無形影響:在新經濟中釋放商業價值」,邀請了21位演講者和小組成員,吸引了超過一千多名參與者,包括政策制定者、高級商業領袖、估值專業人士、特許估價師和估價師。

知識產權的增長與商業化

與會講者提及,過去15年,知識產權投資的增長速度是有形資產的三倍,達近7萬億美元。然而,知識產權在將創意轉化為資產的過程中,常常被低估並且難以量化。知識產權的角色正在從純粹的法律權利轉向商業與金融資產。各國的知識產權局和監管機構需要支援知識產權的商業化,因為這是促進就業、投資和經濟增長的重要工具。

無形資產的真實價值

最近,國際評價準則委員會(IVSC)便發布了一系列關於無形資產的論文,其中名為《讓無形資產更有形》。該論文總結了無形資產(如人力資本、品牌價值、技術、數據和客戶關係)的主要發現,並呼籲建立更完善的披露制度,以反映無形資產的真實價值。這篇論文的發布正值全球財務報告標準制定者重新考慮無形資產會計處理之際,強調了透明的披露將有助於縮小財務報表與實際經濟價值之間的差距。

無形資產的類型與價值

IVSC的研究指出,無形資產在當今全球經濟中扮演著日益重要的角色,但在傳統財務報告中往往難以體現其真實價值。以下是一些無形資產的具體例子:

  1. 人力資本:企業員工的技能和知識。
  2. 品牌價值:企業品牌的市場認知度和影響力。
  3. 技術:專利和創新技術。
  4. 數據:企業擁有的數據資源。
  5. 客戶關係:與客戶的聯繫和信任。

這些無形資產的價值應該在公司財務報告中得到充分展示,以便利益相關者能夠更好地理解其對企業價值的貢獻。

新加坡的無形資產揭露框架

為了加強無形資產的披露,新加坡IPOS推出了無形資產揭露框架(IDF)。該框架旨在為利益相關者提供關於企業無形資產(如品牌價值、專利等)的一致資訊,幫助他們對企業的財務前景做出明智的評估。IDF基於策略、識別、衡量和管理(SIMM)的四大支柱,支援系統化和全面的資訊披露,從而幫助潛在投資者和業務合作夥伴更好地認識公司的知識產權價值。

隨著IDF的推進,企業的資產總額將會增加,有利於提升其融資能力和市場價值。知識產權的有效披露和估值對於提升公司價值至關重要,企業應建立健全的知識產權管理制度,明確識別、確認、計量和披露的關鍵環節。

建立健全的知識產權管理體系

為更有效發揮知識產權在企業的價值,企業們應設立專門的知識產權管理部門,負責知識產權的全生命週期管理。在年報和社會責任報告等公開檔中,企業應充分披露知識產權的種類、數量、賬面價值、使用壽命及減值情況。此外,企業還應披露知識產權對經營業績和現金流的貢獻,幫助投資者更好地了解公司的知識產權價值。

為提升知識產權的估值水準,企業應聘請專業評估機構,運用科學的評估方法,定期對公司知識產權進行評估。這些評估結果不僅可作為財務會計的依據,還可為公司的戰略決策提供參考。企業還應建立內部估值機制,提高估值的專業性和系統性。

知識產權的證券化與融資機會

隨著知識產權入賬的推進,企業可以探索知識產權證券化,通過發行股權或債券等方式吸引更多投資者參與。不僅提高知識產權的流動性,還為企業帶來新的融資管道,進一步釋放公司價值。

總括而言,知識產權的披露和估值是企業提升價值的重要途徑。企業應從完善管理體系、加強資訊披露、提升估值水準、優化管理策略及推動證券化等多方面著手,充分發揮知識產權的價值潛力,為企業特別是高新科技企業創造更多價值。

按此免費訂閱《香港財經時報》HKBT 新聞快訊

作者簡介:羅珏瑜為華坊諮詢評估有限公司執行董事,美國評估師協會認可高級評估師(ASA)及英國皇家特許測量師學會會員(MRICS),軟件工程師學士及財務分析碩士,2019年被美國評估師協會(ASA)評選為年度Rising Star,並於2021年榮獲第三屆金紫荊女企業家獎之創新科技獎,以表揚她把智能估價系統引入市場,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推動業界發展。

免責聲明:本網頁刊載的所有投資技巧及分析,僅供參考用途。讀者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要自行判斷及審慎處理,更要自行掌握市場最新變化。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網頁及相關作者與受訪者無關,本網頁概不負責 。而本網頁所有專欄作者的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