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個案】你好!龔老師!本人今年約40歲。有物業2層。其中一層作為收租用,租金收入每月$14000。另外正職收入每月$55000。丈夫剛剛開始做生意一年,每月淨利潤約$10000。儲蓄30萬,股票約22萬(有3、5、1038)作收息用。

2人每月可以儲3萬

2人每月基本支出連供樓約4萬。每月可以儲3萬,其餘作備用開支。預備下年生小孩。想將其中一層樓做轉按,再買入一層作收租用。請問有無建議給我?

  1. 再買入物業投資可以嗎?
  2. 儲蓄應否用一半買入收息股?
  3. 每月儲的3萬可否用來買入優質股用?
  4. 其實我們2人希望將來可以移居泰國(丈夫現在生意亦與泰國有關),應否儲一筆錢約200-300萬在泰國買樓用?(另外,本人已報你的股票班堂!)

個案重點:

  • 約40歲
  • 擁2個物業
  • 每月可以儲3萬,儲蓄$30萬
  • 股票約22萬

重點目標:

  • 是否再投資多一個物業
  • 應該投資收息
  • 移居泰國財務自由

龔成老師分析:再買物業未必是好策略

1)你現時已有兩層物業,如果再買物業,就會出現資產集中在物業的情況,未必是好策略,如果物業市場出現較大的波動,又或按揭息率在之後大幅增加,都會對你造成不利的狀態。我們進行財富分配,除了要確保每項資產有質素外,亦要建立一個平衡的組合。

長遠要買第三層要做到兩點

不斷累積物業不是不可,但最好是平衡地累積,除了在各類別資產的平衡外,亦要在買入時間上平衡。因此,你現時有兩層樓,長遠要買第三層,不是不可,但要做到兩點。

  • 第一,你要在財富配置裡平衡,如果整個財富更大,以及其他類別的資產項都有一定的比例,令到你就算買多一個物業,物業佔整個財富組合的比例,都不會超過7成,就可以。
  • 第二就時機。如果你在同一個經濟週期,太近去不斷買樓,樓價就會集中在同一週期,如果樓價出現較大下跌就會對你不利。

最好是相隔多幾年

最好是相隔多幾年,下一個經濟週期,或更後期,先考慮增持一個物業,能有效減少同一經濟週期的風險,減少一次過在高位買入的風險。因此,這刻不建議你按原有物業,套現金再買另一個物業。

應以「先增值後現金流」模式

2)我們累積財富,應該以「先增值,後現金流」作模式,你仍處人生的增值階段,雖然不能太過進取,但都有財富平穩增長的能力,不用太心急累積收息股,可以集中在風險不太高,平穩增值類別,會較好。

除非你打算3年內,要動用資金到泰國買樓或準備移居,這段時間的累積財富模式,就不能太過進取,就應該持有較多現金及投資收息股。

宜持有一定的現金

3)可以,但由於你先生的生意起步不久,當中可能有變動,無論是收入及資金運用,因此宜持有一定的現金,以應對各種可能出現的情況。加上你表示下年將會生小朋友,開支會增加,你們最好留多少少現金,剩下的資金才投資。

由於你現時的整個財富組合,物業較多,股票較少,因此應累積多點股票。原來儲蓄的$30萬不需動用,反而可善用每月的$3萬。利用月供股票是一個好方法,你可以每月供$2萬去做月供,選有質素的企業,平穩增長類去月供就得。

在適當時機於泰國置業

4)如果長遠想過去,泰國置業不是不可,但我會較建議,你到時真正移居,可以先在當地租樓,到真正想在當地長期生活,到時先考慮買樓都未遲。

不過,如果你在香港已累積了一定的財富,同時都確定會在當地長住,在適當時機於泰國置業,用投資的角度進行,買樓收租,這樣就會成為財富配置的一部分,只要該地點是長遠有發展的地方,加上租金回報理想,這動作不是不可進行,但到時要小心分析當區的投資價值。

保持香港這邊的財富增值

無論你是買樓投資,還是先租日後再買,到時你不一定要一次過儲$200萬一次過比首期,因為你到時都可做按揭,因此不用準備得太多,只要保持你香港這邊的財富增值就可以。當你有需要過泰國時,到時再配合而作準備就得。

這刻你要做的事:

  • 第一,你現時的物業保持這刻的情況,一層收租,一層自住。
  • 第二,你可以投資一些平穩增長股票,累積財富。
  • 第三,你可以為泰國移居定計劃,多少資金,預計多少年,從而為這個目標,制定適合你們的理財計劃。

更多理財方法及股票投資入門內容

按此免費訂閱《香港財經時報》HKBT 新聞快訊

作者簡介:龔成(龔成Facebook專頁)是財經書作者,至今出版超過10本財經書,包括《股票勝經》、《選股勝經》、《50優質潛力股》、《50穩健收息股》、《50值博倍升股》、《大富翁致富藍圖》、《80後百萬富翁》、《80後2百萬富翁》、《80後3百萬富翁》、《財務自由行》等,過往曾以萬元月薪滾出數百萬,現為股票班導師,身家過千萬元。

免責聲明:本網頁刊載的所有投資技巧及分析,僅供參考用途。讀者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要自行判斷及審慎處理,更要自行掌握市場最新變化。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網頁及相關作者與受訪者無關,本網頁概不負責 。而本網頁所有專欄作者的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