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徵費|香港地球之友對政府再度押後垃圾徵費表示極度失望,稱分階段實施垃圾徵費不可再次錯失良機,並提出8個建議。
垃圾徵費暫緩!香港地球之友提出8個建議
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公布垃圾徵費「先行先試」計劃報告,香港地球之友對政府不會在8月如期推行垃圾徵費,亦不會訂出具體實施日子表示極度失望。香港地球之友重申,垃圾徵費是推動減廢的「火車頭」,有助推動企業和公眾實踐源頭減廢,同時帶動資源回收和循環再用。
香港地球之友對計劃再度被押後表示非常失望,政府絕對不能怠慢,必須把握機會,分階段實施垃圾徵費試點,加強資源收集及回收配套設施,定期檢視並持續優化執行細節,致力加快垃圾徵費於本港全面實施。香港地球之友敦促政府採納以下建議。
建議(1)分階段實施垃圾徵費
政府應分階段實施垃圾徵費試點,涵蓋大部份由政府管理的場所,例如政府辦公大樓、官立學校、公務員宿舍、體育館、房委會轄下商場,及其它公共設施等 (公共屋邨除外)。政府必須明確訂立積效指標,將廢物量在一年內減少至少一成,參與的各部門和機構必須定期提交報告,詳細匯報執行時遇到的困難,以便當局優化執行細節。
建議(2)鼓勵私型機構參與垃圾徵費
除政府管理的場所外,當局應鼓勵工商業界、民間機構、屋苑及私人埸所等參與分階段的垃圾徵費計劃。政府應提供誘因,例如為試行機構免費派發指定垃圾袋,並定期收集參與機構的數據和意見並作出改進,以便為全面實施做好準備。
建議(3)加強宣傳教育及外展活動
垃圾徵費是一項基於「污染者自付」原則的環保政策,旨在推動源頭減廢,鼓勵資源回收和循環再用。然而,有關垃圾徵費的誤導性說法仍在流傳,政府必須投放更多資源於宣傳教育上,向市民大眾灌輸惜物減廢的理念。此外,政府應加強外展工作,深入社會各階層宣傳垃圾徵費,收集及整合市民的問題和意見,持續改良垃圾徵費的執行細節。
建議(4)增加分類收集和回收設施
垃圾徵費成功實施後,市民對於回收的需求將會顯著提升。為了鼓勵市民有效地進行乾淨分類和回收,政府必須增設充足的基礎配套設施,並確保回收物能夠真正被回收及循環再造,而非將其棄置於堆填區。同時,政府亦應提供經濟支援,協助回收產業升級轉型,推動循環經濟,促進回收業的可持續發展。
建議(5)加快擴展家居廚餘收集
每日在香港產生的都市固體廢物中,約三成為廚餘,當中家居廚餘佔七成。政府必須加快在全港公共屋邨安裝足夠的廚餘回收桶,同時為私人住宅樓宇及鄉村提供安裝相關設備的資助。此外,政府還應在全港18區的垃圾收集站及其他合適的場地如街市,設立公眾廚餘中途收集點,為市民提供更多便利的廚餘回收途徑。
建議(6)加快興建及提升廚餘處理設施
目前,單靠有機資源回收中心第一期及第二期,不足以處理本港所產生的廚餘量。政府須投放更多放資源發展有機資源回收中心,同時加快升級各合適的污水處理廠進行「廚餘/污泥共厭氧消化」,以進一步提升本港的廚餘處理能力。
建議(7)減少食物浪費及推動捐贈
香港每日約有3500噸廚餘被棄置到堆填區,其中不乏仍然可食用的剩餘食物。早年,地球之友委託大學進行的研究證實,許多食物在「最佳食用日期」過後,只要狀況良好,實際上仍可安全食用。政府應積極推動可持續消費模式,鼓勵市民珍惜食物。與此同時,政府應參考法國和比利時等國家的做法,立法禁止超市丟棄尚可食用的食物,並須捐贈予慈善機構,既能達致減廢,又可實現扶貧。
建議(8)加快擴大生產者責任
生產者責任計劃是香港廢物管理策略的一項主要政策工具,要求相關持分者分擔回收、循環再造、處理和棄置廢棄產品的責任。近年,隨著網購的普及,過度包裝的問題日益嚴重,產生大量包裝廢物。政府應加快擴大生產者責任計劃,以涵蓋包裝物料,讓污染者承擔廢物處理成本。
令社會承擔環境和經濟成本
社會上有意見指出,垃圾徵費會為市民帶來經濟負擔,但往往忽視了一個現實,目前香港的廢物處置成本正是由所有納稅人去承擔,而不是讓污染者承擔其公平份額。拖延垃圾徵費計劃只會令社會承擔「環境成本」和「經濟成本」,同時錯失發展循環經濟的「機會成本」。垃圾徵費是整個減廢策略中的重要一環,政府必須對症下藥,加強相關配套並優化執行措施,致力使計劃得以全面成功落實推行。
更多垃圾徵費/香港要聞內容
垃圾徵費暫緩|8月1日不會實施收費!將加強公眾教育+宣傳、政府:不可以急於一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