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鐵票價】踏入2024年,各項有關去年尾之民生數據相繼出爐。數據除了反映港人過去一年的生活水平之外,更可用作推算出今年港鐵票價會否作出調整!到底整條算式如何計算?以下一文詳細解說:
港鐵「可加可減」機制算式
港鐵票價一直沿用「可加可減」機制,去年(2023)3月香港政府就機制進行檢討,行政會議通過機制將新增與香港物業利潤掛鈎,意味當港鐵利潤愈多、票價增幅便會愈少。整條算式如下:
0.5 X 綜合消費物價指數變動+0.5 X 運輸服務業名義工資指數變動 - 生產力因素(與物業發展利潤掛鈎) = 整體票價調整幅度
可加可減機制調整後新變動
可加可減機制的計算方式,混合了數項指數變動包括:
- 綜合消費物價指數變動
- 運輸服務業名義工資指數變動
- 生產力因素
經修訂的「生產力因素」安排
經修訂後當中的「生產力因素」安排如下:
上一年的香港物業發展利潤 | 生產力因素 |
50 億元以下 | 0.6% |
50 億元至少於 100 億元 | 0.7% |
100 億元或以上 | 0.8% |
資料來源:立法會文件
12月份綜合消費物價指數:2.4%
截止今日(24日)暫只有綜合消費物價指數有最新數據。根據政府統計處(統計處)公布2023年12月份的消費物價指數,12月份整體消費物價與一年前同月比較,上升2.4%,較11月份的相應升幅(2.6%)為低。
「運輸服務業名義工資指數」及「 生產力因素(與物業發展利潤掛鈎) 」
同時於計算前先說明由於「運輸服務業名義工資指數」及「 生產力因素(與物業發展利潤掛鈎) 」未有最新數據,故《香港財經時報》將引用去年最近期數據作計算預測。換言之「運輸服務業名義工資指數」變動為+6%。
另「 生產力因素(與物業發展利潤掛鈎) 」按去年港鐵中期業績的物業發展利潤為7億港元,即香港物業發展利潤為50億以下,對應生產力因素為0.6%。
港鐵「可加可減」機制算式2024:升幅有機會逾5%
從上述數據可得出:0.5 X 2.4%+0.5 X 6% - 0.6% =3.6%、即今年有港鐵有可能加價達3.6%!不過還有一點要注意!
去年港鐵指出剩餘的 1.65%( 即2.85%-1.2%)延後加幅則將推遲至2024年實施。此外,港鐵公司會額外將0.2%的2023年票價加幅延至2024年實施。即有達1.85%延後加幅有機會今年出現,合計5.45%!
但由於加價機制不可超出「家庭住戶每月入息中位數」百分比關係,而去年Q3為5.26%。所以今年升幅有機會加價逾5%但不多於約5.26%。
17年來料迎接第12次加價(2008年 - 2024年)
假如今年確實如預測般加價的話,意味著將會是自2008年以來第12次加價:
年份 |
整體票價調整幅度 |
2008年 |
0% |
2009年 |
0% |
2010年 |
+2.05% |
2011年 |
+2.2% |
2012年 |
+5.4% |
2013年 |
+2.7% |
2014年 |
+3.6% |
2015年 |
+4.3% |
2016年 |
+2.65% |
2017年 |
0% |
2018年 |
+3.14% |
2019年 |
+3.30% |
2020年 |
0% |
2021年 |
-1.85% |
2022年 |
0% |
2023年 |
+2.3% |
2024年 |
按照機制 |
*2024年數據僅為預測數據,最新票價以港鐵公司官方公布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