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有為了儲起更多的錢而節衣縮食?台灣存股高手提出3個富腦袋理財概念,原來只是被動地儲錢只會被通脹打敗,如果想要致富就要先改變儲蓄觀念,明白儲錢的真正目的。即睇詳情!
儲錢是為了投資
在陳重銘與吳淡如的著作《人生實用商學院:培養理財的富腦袋》(時報出版)中提到,儲錢的真諦不僅僅局限於將資金保留在手中,而是應致力於最大化金錢的效益。
除此之外,最核心的要明白「儲錢是為了投資」,透過投資來實現資產的保值和增值。不僅可以保護資金,同時通過智慧的投資策略,讓資金不斷增值,從而支持一個更加舒適和滿意的生活。
儲蓄的3個基本目的
首先,要理解儲蓄的3個基本目的:
- 未雨綢繆
- 確保固定支出無虞
- 為特定目的儲錢
儲錢是為了投資
其中,未雨綢繆能助於避免因突發事件而陷入財務困境,例如2020年的疫情就讓眾多家庭感受到未雨綢繆的重要。
其次,固定支出,如學費和供樓,也需透過積蓄來保障,避免生活品質受損。
至於特定目標的儲蓄,則能學會規劃和節制,為心儀的物品或經歷而努力。
被動儲錢只會被通脹打敗
儲錢雖然是很好,但是要先認真工作賺錢,再勒緊褲子減少開銷,才會有多餘的錢可以儲起,所以儲錢其實是一個不斷開源跟節流的過程。雖然辛苦,但真的可以靠儲錢致富嗎?
根據台灣行政院主計總處的調查,2021年台灣人的平均薪酬為68.18萬台幣,平均一個月就是5.68萬台幣。
在扣除每月生活費、供樓或交租的花費之後,假設一個月可以儲到1萬元,用定存利率1.275%(2022年10月)計算的話,從20幾歲開始工作儲錢,一直到65歲退休的話,40年也只能夠存下626.4萬元,看起來也不會太吸引。
定期存款收息
- 以每月存1萬元,利率1.275%計算
年度 | 本利和 |
10年 | 1,280,493元 |
20年 | 2,735,015元 |
30年 | 4,387,219元 |
40年 | 6,263,970元 |
50年 | 8,395,786元 |
定存回報微薄
從上表可以看得出其實儲錢的速度是很慢的,如果在10年期間總共投入120萬元,但是靠定期存款只能累積到128萬元(假設利率維持不變),10年的利息僅僅只有8萬元,但是10年後物價會上漲多少呢?
就算儲了50年達到839.6萬元,可是那時候也已經70幾歲了,就算有錢也無法享受人生。
通脹下儲錢還是不夠
再者,839.6萬台幣其實也不一定夠用,假設計上50年後的通脹,一個月的生活費需要7萬台幣,也只能夠支撐10年左右,萬一將來太長命怎麼辦呢?
除非能夠每個月儲起5萬台幣,40年後累積到3,132萬台幣,晚年的退休生活才可以安心一點,但是有多少人能夠一個月存到5萬台幣呢?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靠儲錢來安度晚年不太實際,因為定存的利率太低,而且通脹會導致物價不斷上漲,存款只會不斷消失,被動儲錢還是不夠的。
投資回報要打敗通脹+定存
儲錢的缺點就是要不斷工作賺錢、節約儲錢,然後放在銀行的錢還會受到通脹侵蝕,只能說是治標不治本。如果想要完全解決錢不夠用的煩惱,必須要更積極管理手中的錢,也就是主動出擊,藉由「投資」來增加手中的財富,而且投資回報要打敗「通脹率+定存利率」。
根據中華經濟研究院的估測(2022年7月),台灣2022年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張率,即一般所稱的通脹率預估值約為3.11%,如果以定存利率1.275%計算,合格的投資報酬率=3.11%+1.275%=4.385%。
改變思路追求報酬
要獲得超過4%的投資回報率非常不容易!如果你去全部投入買樓,那麼在台北市租值有2%已經偷笑了!那麼要如何才能達到4.385%的投資回報率呢?答案是換一個思路!與其做銀行的客戶,還不如做銀行的股東。
有些人對於投資還是有一些心理障礙,覺得股票將來可能會變牆紙,還是存定最安全。其實只要轉念一想,你因為怕銀行倒閉所以不敢買銀行的股票,然後把錢放在同一間銀行做定存,這個邏輯有沒有覺得奇怪呢?
定存到股息、從客戶到股東
看看下表的統計資料,中信金(2891.TW)在2022年發放1.25元股息,年平均股價為25.8元,年均股息率=1.25/25.8=4.84%,也就是投資後可以拿回4.84%的報酬。統計2018至2022年,中信金5年的平均股息率為4.88%,合庫金(5880.TW)則是5.29%,是不是都打敗「通脹+定存」的4.385%呢?
所以是要成為銀行的客戶,拿1.275%定存利率,還是要成為銀行的股東,賺取約5%的報酬率呢?聰明的你應該知道要如何選擇。
金融股年均股息率
3個富腦袋理財概念
總結而言,富腦袋的理財概念主要分為三個方面:
- 「投資」:通過積極的投資理財,讓金錢成為賺錢工具,可以更快速地累積財富
- 「消費」:有了一定的儲蓄後,能夠支付日常支出,滿足生活的基本需求,進而提升生活的幸福感
- 「投資與消費結合」:不單靠存款來支持消費,這種被動的方式無法使你的資金增值;而是要通過主動投資來創造額外收入,例如通過股息收入來支付日常開銷
儲錢的主要目的
更多理財方法相關文章
免責聲明:本網頁刊載的所有投資技巧及分析,僅供參考用途。讀者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要自行判斷及審慎處理,更要自行掌握市場最新變化。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網頁及相關作者與受訪者無關,本網頁概不負責 。而本網頁所有專欄作者的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