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走勢】施政報告公布前,香港樓市缺乏方向,新盤及二手成交皆陷膠著狀態。美聯布少明建議,如買家想「趁低吸納」,首選呎價較跌逾10%的「超賣屋苑」。
美聯調查:僅13.7%有意半年內由租轉買
為了解市民對樓市走勢的看法,美聯物業於10月中旬曾透過網絡進行《施政報告》前夕的港人租買意向調查,共收回359份有效問卷,被訪者有約51%為業主。
若撤辣 近3成受訪租客考慮租轉買
調查發現,於《施政報告》公布前,在所有正在租樓住的人士當中,有意於未來六個月「由租轉買」的僅有13.7%,但是若《施政報告》真的提出有效的撤辣措施,有意「由租轉買」的比例卻大升至27.9%,較撤辣前急升14.2個百份點。
23.2%被訪者認為樓價未來6個月會升
調查亦發現,撤辣與否亦影響市民對樓價及租金的看法。如果未撤辣,僅有23.2%的被訪者認為樓價於未來6個月會上升;如果撤辣成真,認為樓價於未來六個月會上升的被訪者比例則上升至35.1%,增加11.9個百份點。
不撤辣 33.4%認為未來6個月租金會上升
至於對租金看法,如果未撤辣,認為未來六個月租金會上升的則有33.4%;值得留意的是,若然落實撤辣,認為未來六個月租金會上升的被訪者比例卻反而輕微減少至32.3%,減少1.1個百份點(見表一)。布少明指出,調查結果反映,市民預計撤辣後不少租客會「轉租為買」,令租務需求下降,在一定程度上舒緩租金的升幅。
撤銷或減免住宅雙倍印花稅最影響租買決定
在眾多流傳的撤辣措施之中,最影響被訪者的租買決定的是撤銷或減免住宅雙倍印花稅(DSD),佔29.2%,其次是撤銷或減免額外印花稅(SSD)的17.8%。由於被訪者多為港人的關係,助來港專才置業撤銷或減免買家印花稅(BSD)對市民租買決定的影響最少,只佔14.5%。
買樓自住長遠實際划算
布少明建議,市民在做出租買的決定時,不應只著眼於一時的負擔,應從長遠的需求及保值角度,為未來作最好打算。雖然目前息口高企,但是買樓自住長遠實際更划算。
租金屬純支出
以租買市值800萬元的物業為例子,若以6成按揭,供30年,4.125厘利息計算,每月供款為23,263元;以現時租金回報率約2.9%計算,每月租金則19,000元,屬租平過供,惟租金屬純支出,並無任何儲蓄價值。
供樓償還本金是資產儲蓄
相反供樓償還本金是資產儲蓄。利息支出才是純支出,首十年總利息支出共179萬元,每月平均利息支出約14,900元,同期合計租金支出共約228萬元,每月租金支出19,000元,實際較買樓利息支出高出27%。
「超賣屋苑」反彈力強
布少明建議,如有意轉租為買,或趁低價入市,首選呎價較高位下跌逾10%的「超賣屋苑」,因為這些屋苑不但呎價跌幅超過大市,屬「低水盤」,而且根據過往經驗,「超賣屋苑」在樓市復甦時,反彈力道亦會高於一般屋苑。
淡市尋寶首選4個屋苑
在眾多「超賣屋苑」之中,個別屋苑包括:
- 屯門市廣場
- 新都城
- 海濱花園
- 太古城
9月份實用呎價與年內高位相比皆跌超過15%,遠高於同期大市的5.5%跌幅,待樓市回穩,相信價格亦會回升,屬淡市尋寶的首選。
樓價由年內平均呎價高位下跌逾10%的屋苑
屯門 |
屯門市廣場 |
$11,336 |
$13,687 |
-17.2% |
將軍澳 |
新都城 |
$13,789 |
$16,549 |
-16.7% |
荃灣 |
海濱花園 |
$10,336 |
$12,304 |
-16.0% |
太古城 |
太古城 |
$15,243 |
$18,087 |
-15.7% |
馬鞍山 |
翠擁華庭 |
$11,056 |
$12,979 |
-14.8% |
屯門 |
疊茵庭 |
$12,327 |
$14,409 |
-14.4% |
將軍澳 |
天晉 |
$17,889 |
$20,545 |
-12.9% |
屯門 |
新屯門中心 |
$9,385 |
$10,753 |
-12.7% |
馬灣 |
珀麗灣 |
$10,419 |
$11,877 |
-12.3% |
紅磡 |
海逸豪園 |
$16,886 |
$19,187 |
-12.0% |
天水圍 |
嘉湖山莊 |
$8,959 |
$10,147 |
-11.7% |
紅磡 |
黃埔花園 |
$13,331 |
$15,076 |
-11.6% |
美孚 |
美孚新邨 |
$10,791 |
$12,169 |
-11.3% |
沙田 |
沙田第一城 |
$13,829 |
$15,541 |
-11.0% |
荃灣 |
綠楊新邨 |
$12,261 |
$13,748 |
-10.8% |
*上述呎價變化以各屋苑9月註冊個案計算與2023年年內高位比
鑑於簽署買賣合約至遞交到土地註冊處註冊登記需時,
資料來源:土地註冊處及美聯物業房地產數據及研究中心
更多香港樓市走勢及最新二手成交新聞
免責聲明:本網頁刊載的所有投資技巧及分析,僅供參考用途。讀者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要自行判斷及審慎處理,更要自行掌握市場最新變化。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網頁及相關作者與受訪者無關,本網頁概不負責 。而本網頁所有專欄作者的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