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個案】讀者32歲、丈夫35歲,有2個小朋友。扣除其他開支每月可儲3萬,110萬現金放在高息戶口,有現值80萬股票,供緊的自住樓及股票都蝕錢點部署好?
理財個案|自住樓股票都蝕錢點部署
老師,之前你比左d意見我,可惜股票及自住樓都負錢,請問可否再比d意見。我32歲,先生35歲,有2個小朋友。2018年購入物業價值約400萬(欠 320萬),供30年14900,扣除其他開支每月可儲蓄3萬,現金有110萬在高息戶口,有現值80萬股票(-$265746)
現有持股(一)
股票代號 | 數量 | 買入價 |
0003.HK | 4502股 | $10.8 |
0011.HK | 200股 | $140 |
0012.HK | 1536股 | $31.5 |
0027.HK | 2000股 | $41.9 |
0066.HK | 6391股 | $37.1 |
0700.HK | 200股 | $477.5 |
0823.HK | 1575股 | $63.6 |
0945.HK | 100股 | $119 |
1211.HK | 247股 | $43.4 |
現有持股(一二)
股票代號 | 數量 | 買入價 |
2800.HK | 1245股 | $25.8 |
9988.HK | 807股 | $203 |
3319.HK | 3000股 | $24.3 |
1928.HK | 1600股 | $26 |
1177.HK | 9487股 | $6.2 |
3690.HK | 20股 | $0 |
9618.HK | 9股 | $0 |
美股 tsla | 10股 | $123 |
股票組合有何改善?
- 現時無月供。請問老師我嘅股票組合可以點改善?
- 覺得自住物業升值潛力不大,目標方向係大概2年內再投資物業或換樓,這樣做可以嗎?請問應該點做?
謝謝!
理財個案|龔成老師分析︰建議持有5-10隻股票就可以
首先,$100萬以下的組合建議持有5-10隻股票就可以,太多的話將難於打理。你整體的組合算有質素,都是可長線持有的股份。
- 唯獨港鐵(0066)佔你組合的比例偏多,單一的股票不建議超過組合的15%,長遠要適量減持,維持平衡。
- 煤氣(0003)增長力比之前有所減弱,但仍有質素,你的現貨可以持有,但就不建議佔組合比例太多。
- 另外,3690和TESLA不確定較大,長線不宜佔組合太高比重。
可考慮加入更多美股
此外,你長遠可以考慮加入更多的美股,令組合更加平衡。如果不懂選股,可投入Vanguard標普500指數ETF〈VOO〉,它是追蹤標普500指數的ETF,類似港股的盈富。
自住物業最重要滿足2個條件
自住物業最重要滿足2個條件:「供得起」+「物業滿足未來10-20年的住屋需求」。現時香港樓市,短期較一般,始終中國及香港經濟未完全回勇,但相信未必大跌,最多少少調整。
加息對樓市會不利
另外是加息因素,加息對樓市會不利,這就是2022年樓價回落較多的原因,不過,這個因素基本上已反映,加上香港買樓需求仍大,相信不會大跌。相信樓市在長遠計,因供求關係,較難大跌,不過,也不會有大升的情況出現。
樓市不會大升 大跌
樓市始終需求大,我見唔少適婚年齡的朋友,都正等機會買樓,但未買樓,這些是「潛在需求」,過往每年不斷累積,只要樓市跌少少,就會有需求走出來,這令樓市不能大跌。不過,近年移民的確令需求略為減少,加上政府將加大力度找地起樓,所以長遠,供求將慢慢好翻,無過往咁失衡。
相信樓市供應會增加
政府現時有較大決心處理好樓市問題,我相信會令之後的供應增加(不是中短期,要長期才慢慢見到),因此,樓市不會大升,但相信都較難大跌(始終需求大)。
自住的價值仍在
長遠計,樓價會平穩,不是倍升,不會好似過往般倍升,而是平穩,同時,由於需求大,要大跌也不易。因此,香港樓作為自住的價值仍在,但投資價值只屬於一般,未到吸引的水平。
考慮清楚自己換樓目的
你要考慮清楚自己換樓的目的,如果單純因爲想改善生活環境,在資金充裕的情況下,只要價錢合理,都可以考慮換樓。
但如果因爲投資就換樓就有保留,因爲現時樓價大升的機會不大,同時物業一買一賣其實需要成本,你要認真計算過有無值博率先去做。
更多理財個案及股票投資入門內容
作者簡介:龔成(龔成Facebook專頁)是財經書作者,至今出版超過10本財經書,包括《股票勝經》、《選股勝經》、《50優質潛力股》、《50穩健收息股》、《50值博倍升股》、《大富翁致富藍圖》、《80後百萬富翁》、《80後2百萬富翁》、《80後3百萬富翁》、《財務自由行》等,過往曾以萬元月薪滾出數百萬,現為股票班導師,身家過千萬元。
免責聲明:本網頁刊載的所有投資技巧及分析,僅供參考用途。讀者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要自行判斷及審慎處理,更要自行掌握市場最新變化。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網頁及相關作者與受訪者無關,本網頁概不負責 。而本網頁所有專欄作者的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