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走勢】施政報告月底公布,撤辣或減辣之聲不斷,坊間亦有兩種極端看法,撤辣後放鬆交投救活樓市;撤辣後放盤量大增,跌勢未止。回顧設辣之初之時大聲疾呼為香港樓價崩潰,反之因壓抑了交投量,多年價格大升以倍數計,令成條街一地眼鏡碎,今番無論撤或減,樓市究竟會點樣發展。
陳茂波:撤銷樓市「辣招」會不停檢視
財政司長陳茂波月前訪歐返港後回應撤銷樓市「辣招」建議表示,「見到現時樓市情况與當年『辣招』引入時的景况有些不同;會採取務實態度,不停檢視」,與他7月時稱「我們無意作出調整,沒有這方面的考慮」的說法明顯不同,故引起坊間揣測政府修訂的計劃。
13年前香港首度推出SSD
相比13年前,即首度推出SSD時的情況,樓市形勢卻截然不同,在2010年時,美國經歷金融海嘯衝擊,為迅速刺激經濟,推出量化鬆寬措施,使市場資金充裕,按息也維持低位,當年以H按計,實際息口更低於2厘,屬多年罕見的超低息環境。
2010年樓價累升達21%
由於息口低,刺激資金流入物業市場,推動住宅物業價量齊升,2010年樓價累升達21%,並由2008年起,兩年間飊升共55%。樓價「愈升愈有」,也促使買家加速入市,深怕「遲買愈貴」,該年首9個月住宅註冊量達10.3萬宗,平均每月交投約1.15萬宗。
預測針對樓市疲弱 會全面撤辣
師父預測,針對樓市疲弱,並會全面撤辣,但試為允許符合條件的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申請人,在首次置業時享受與本地居民一致的買家印花稅稅率。
海外專才買樓可「先交後退」辣稅
年初政府引入內地及海外專才買樓可「先交後退」退還額外的樓市「辣稅」,即在買家印花稅和新住宅印花稅制度下引入退稅機制,透過指定輸入人才計劃來港的非香港永久性居民,如在2022年10月19日或之後在港購置住宅物業,並在其後成為香港永久性居民,便符合資格申請退稅。
各項輸入人才計劃16萬宗申請
政府數字顯示,各項輸入人才計劃16萬宗申請,約三分之一、超過5萬宗是「高才通計劃」,獲批「高才通計劃」下的人才大部分都很年輕,三分一為30歲以下,40歲以下約佔七成,50歲以下佔逾九成,政府表示對香港面對人口老齡化挑戰,尤其顯得重要。
高才通入境租樓
此外,「高才通計劃」與其他吸引專才、優才計劃一樣,可同時申請配偶和子女來港,帶動力非常大。不過推出至今,高才通入境買樓者寥寥可數,租務市場較為多,應與外地專才在尚未肯定留港長遠發展時,不直買樓被束縛有關,但能放寬合條件的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引入資金之途更為明顯,並有助帶動交投量。
香港樓價只跌了兩成
當然也會引起外地客炒樓的耳語,認為目前香港樓價只跌了兩成,年青客上車不力,仍希望進一步調整來符合他們的能力。
目前買樓成本比較大
作為對外開放的香港經濟,不淮外地人投資本港樓是違反了自由經濟的根本,在未能分開公私兩個物業市場前,投資者卻有其自由在港買賣樓宇,因目前買樓成本比較大,在短期內獲大利的機會比以前細,對吸引外地客來港買樓與政府吸引人才和資本上沒有太大衝突。至於放寬三年約束期稅項不宜大幅放寬。
更多香港樓市走勢及最新二手成交新聞
作者簡介:劉兆昌為資深地產傳媒人,自1988年起投身地產傳媒採訪工作,見證香港樓市大時代三十年變化,曾任多間傳媒機構地產版主管,為香港傳媒界第一代地產版從業員,並曾於2010年出版首本買樓入門書。目前為自由創作人,中港兩邊走。
免責聲明:本網頁刊載的所有投資技巧及分析,僅供參考用途。讀者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要自行判斷及審慎處理,更要自行掌握市場最新變化。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網頁及相關作者與受訪者無關,本網頁概不負責 。而本網頁所有專欄作者的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