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跨境理財】全球諮詢公司麥肯錫(McKinsey & Company公佈一項有關大灣區遊客在疫後對港三大行業看法調查,並說明他們來港消費目的及14項使費預算,以及提出香港零售業在大灣區所面對的營商挑戰。《香港財經時報》整合了有關數據。

跨境理財|3分之1大灣區旅客計劃來年到港

麥肯錫公司於今年2月訪問了1,155名來自大灣區的旅客,年齡界符25至55歲之間,家庭月收入在人民幣15,000元或以上,調查有關他們對「零售、金融服務和醫療保健服務」的看法。從報告所見,大約有3分之1的大灣區消費者計劃在未來12個月來港,並有85%遊客下次到港主要為了觀光購物。

大灣區旅客平均消費36,400元 

從調查報告的數據所得,大灣區遊客來港平均總消費為36,400元人民幣。當問及下一次到港會在下列品類花費多少金額時:

  • 奢侈品佔其總值最大(17,788元人民幣)
  • 其次為酒店住宿(2,965元人民幣)
  • 服裝鞋履(2,837元人民幣)
  • 個人電子產品(2,616元人民幣)及餐廳食飯(2,551元人民幣)等。

大灣區遊客訪港14項使費一覽

項目 平均消費
奢侈品(皮具、手錶、珠寶首飾) 17,788 元人民幣 97% 
酒店住宿 2,965 元人民幣 98% 
服裝鞋履 2,837 元人民幣 82%
個人電子產品 2,616 元人民幣 84%
餐廳食飯 2,551 元人民幣 100%
護膚品/化妝品/香水 1,886 元人民幣 58%
健康管理食品/保健品 1,502 元人民幣 41%
葡萄酒/洋酒 1,382 元人民幣 26%
家居產品 731 元人民幣 21%
在香港本地的交通 656 元人民幣 100%
包裝食品 476 元人民幣 60%
嬰兒用品(例如:奶粉) 468 元人民幣 16%
家電 366 元人民幣 13%
非處方藥 162 元人民幣 29%

未來3年約有10-15%大灣區消費者選擇轉移他地消費

雖然大灣區消費者來年仍有意欲到港旅遊消費,但他們表示未來3年會轉移到其他地方,如海南免稅店、海外代購、線上從海外購物、澳門或其他國家購買產品。

於其他地方購買奢侈品及護膚品、香水

奢侈品有35%受訪者選擇會在海南免稅店購買、22%受訪者會選擇海外代購、21%受訪者則選擇其他國家。護膚品/化妝品/香水則有39%受訪者會選擇海外代購、27%受訪者則選擇其他亞洲國家、25%受訪者選擇海南免稅店。

大灣區旅客:香港的數字化體驗有待改善

調查報告亦有提及香港零售業依靠產品相關優勢維持競爭力,但對大灣區旅客的服務水平及數字化體驗有待提高。有43%受訪者表示非常不同意/不同意香港零售業有良好的數字化體驗;25%受訪者表示非常同意/同意。

建議香港零售商應重新考慮數字渠道及與顧客互動模式

麥肯錫全球董事合夥人兼香港區總經理石煒麟表示:「雖然香港作為大灣區旅客的購物目的地繼續享有多項優勢,但香港在數字體驗和服務質量等幾個關鍵領域已經落後。 內地遊客越來越習慣於無縫的全渠道購物體驗。希望繼續吸引內地購物者的香港零售商應重新考慮通過數字渠道與他們互動的方式,並提高服務質量。」

需盡快升級產品以外軟實力

向來旅客都會稱香港是「購物天堂」,儘管產品是大灣區消費者來港購物的主要原因,惟整體購物體驗並非香港的強項,其中數碼體驗上更是香港最薄弱的一環。海南或代購等新興渠道會不斷蠶食香港購物天堂的地位。

大灣區旅客認為香港比內地有較新的潮流時尚及質量

比內地有較新的潮流時尚以及產品安全和質量仍是大灣區旅客對港零售業感滿意的部分。超過一半(61%)受訪者非常同意/同意香港產品比內地有較新的潮流時尚。另外,有分別60%及59%受訪者非常同意/同意產品安全及質量比內地較高,相反只有9%大灣區旅客非常不同意/不同意該說法。

港零售商需對內地作策略部署 以建立大灣區品牌形象

調查中提到受訪者如何看待一個有在大灣區經營的品牌及一個沒在大灣區經營的品牌,有45%受訪者表示更有興趣到有在大灣區經營的品牌購物,相反只有8%受訪者認為更有興趣到沒有在大灣區經營的品牌購物。

香港零售業應將整體考慮香港和大灣區的營運

麥肯錫全球董事合夥人陳以諾表示:「零售商應將整體考慮香港和大灣區的營運。 不能只在香港開店而不在廣東經營。這種概念也延伸到零售商組織和管理業務的方式。 與其建立完全獨立的業務部門,香港企業需要建立一個泛大灣區的組織架構,以了解和服務大灣區客戶。」

更多粵港澳大灣區/跨境理財相關文章

【按此訂閱《香港財經時報》HKBT 新聞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