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入門】經濟學家對經濟衰退的定義隨時間推移會有所改變,但有一件事可以肯定,那就是衰退深深地貫穿於股市歷史。1929年經濟大蕭條與 2008 至 2009 年金融危機對許多市場專業人士來說仍然記憶猶新;新冠疫情引發 2020 年美股急劇而短暫的熊市,繼而導致 2021 年大部分時間板塊走勢不均的牛市;時至今日,市場似乎仍然波動。 

美股入門|熊市及經濟衰退時期的投資指引

但是,這並不代表投資者應該放棄股市。投資一向應該是多元化並長時間貫徹投資策略的過程。各次經濟衰退出現的原因有所不同,通常與股市熊市同時降臨,或者是隨著熊市出現。然而,投資部署與投資組合策略的許多基本原則恆久不變。

經濟衰退定義及成因

傳統而言,經濟衰退的定義是國內生產總值(GDP)至少連續兩季持續萎縮。不過,根據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NBER)的官方論述,衰退的定義更為仔細,需要考慮其他經濟指標,如實質收入、就業、工業生產及批發零售額等。

經濟衰退往往由幾項因素引發

縱觀過往,經濟衰退往往由幾項因素引發,包括石油等全球大宗商品受到供求衝擊。當聯儲局大幅上調基準利率以壓抑通脹飆升時,亦可能導致經濟衰退。無論聯儲局貨幣政策過於強硬或者不夠寬鬆,經濟增長都有可能受挫。而另一種形式的經濟衰退則是類似信貸「重置」,即指資產泡沫爆破後的快速去槓桿化時期,例如房地產(2008 年金融危機)和科技股(1999-2000 年)發生的情況。

開始前有一段熾熱時期

一般而言,經濟衰退在開始前有一段熾熱時期,聯儲局前主席格林斯潘(Alan Greenspan)稱之為「非理性亢奮(irrational exuberance)」,這可導致股票被過高估值,而基本面數據可能不能對此予以支持。但是,一旦投資者及交易者察覺衰退來襲,這種情緒會迅速消退。因此,標準普爾 500 指數及其他金融市場基準指數通常是問題即將出現的指標。

經濟衰退及熊市期間常見投資失誤

雖然市場波幅及價格波動導致股市出現許多急劇變化,但歸根結底大多數市場分析師認為,股票投資的基本面因素未有動搖。因此投資者尤其需要控制情緒、貫徹有紀律的投資策略,並在股市下跌期間避免以下3項常見錯誤。

常見錯誤(1)在股市見底時沽出

首先是在股市見底時沽出。市況暴跌通常由恐慌性拋售驅動,任何有長遠計劃的投資者都應避免參與其中。在經濟下行期間,投資者拋售股票的行為或許只是在鎖定損失,但如果價格日後回升,投資者就會失去獲利的機會。

冷靜應對波動

大多數市場專業人士認同,較審慎的做法是冷靜應對波動,等待復甦時機來臨。參考歷史,累積資產的最佳機會往往在市況最壞後出現。當然,過往表現並不保證未來回報。

常見錯誤(2)試圖利用經濟數據捕捉市場時機

其次是試圖利用經濟數據捕捉市場時機。許多經濟數據均為落後指標,純粹是前一個月份或季度的簡單總結。投資者可參考公司或行業基本因素而觀察宏觀經濟數據。單獨檢視宏觀數據可能會導致投資者無法及時應對市場的即時變化。因此,較佳的做法可能是著重關注資產類別的估值的同時關注當前市場情緒。

常見錯誤(3)過份集中於某些資產

第三是過份集中於某些資產,而沒有進行多元化投資。熊市或會改變部分公司的估值方式,例如在 2008 至 2009 年金融危機前,許多金融公司獲視為高息藍籌股。但隨著其中部分公司倒閉,其市場價值大幅蒸發。缺乏多元化投資的話,可能會使一些投資者持有估值已經永久改變的股票。

切勿令自己受情緒控制 

當市況動盪時,不妨與顧問或其它市場專業人士討論,畢竟他們曾應對過高低起伏的市場環境,可以幫助投資者駕馭不確定的時期。最後,切勿令自己受情緒控制。

更多美股入門及美股分析股票投資內容

按此免費訂閱《香港財經時報》HKBT 新聞快訊

作者簡介:林長傑內容是根據嘉信理財各方撰寫的先前發表的文章彙編而成的。 投資涉及包括本金損失在內的風險。過往表現並非未來業績保證。國際投資涉及其他風險,其中包括財務會計準則的差異,貨幣波動,地緣政治風險,外國稅收和法規以及市場流動性不足的可能性。投資新興市場可能會加劇這些風險。

免責聲明:本網頁刊載的所有投資技巧及分析,僅供參考用途。讀者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要自行判斷及審慎處理,更要自行掌握市場最新變化。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網頁及相關作者與受訪者無關,本網頁概不負責。而本網頁所有專欄作者的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