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成交2023】香港樓價連跌7個月,上月樓價指數創超過5年半新低,2022全年樓價累計跌約15.6%,結束連續13年的升勢,是繼2002/03年沙士時期之後的最長跌浪。不過,50指標屋苑新春期間成交旺,利嘉閣更表示,今年樓價看升12%

樓價指數創超過5年半新低

差餉物業估價署數據顯示,去年12月私人住宅售價指數報332.5,按月跌2%,跌幅較去年11月收窄1.2個百分點。以2021年9月高位計,樓價已累計跌16.5%。

  • 中小型單位樓價按月跌幅收窄至2.1%,同樣連跌7個月,按年則跌近16%。
  • 大型單位按月跌幅收窄至約0.3%,連跌5個月,按年比較則跌6.8%。

租金全年累跌3.7%

另外,租金水平止跌,去年12月私人住宅租金指數報175.9,按月回升近0.3%,結束3個月連跌,全年累計跌3.7%。市場分析,12月份樓價指數跌幅略為收窄,主要反映11及12月份內地開始放寬防疫檢疫限制,令通關初現曙光。

利嘉閣:2月份料持平

利嘉閣地產研究部主管陳海潮表示,內地恢復通關,對市場即時產生良好效應,故料下次公布的1月份樓價指數跌幅會進一步收窄至1%左右,而2月份料持平,3月份冀開始輕微反彈。

2023年樓價走勢:通關帶動的經濟復甦

展望2023年樓價走勢,相信通關效應尚待發揮,海內外資金將陸續入市,加上引入高端人才計劃支持下,對樓市有顯著的支持作用。此外,再大幅加息的壓力有所紓緩,而隨著通關帶動的經濟復甦,本地及內地購買力有望加快釋放。

樓價經首季整固後回升

料樓價經過首季整固後,次季可望升3%至5%;而下半年如無不可預計的利淡因素,樓價料再錄約5%至8%的升幅,估計全年樓價最終可升10%至12%。

樓市成交個案(1)換樓客購將軍澳中心3房戶

美聯物業將軍澳天晉分行(3)助理聯席董事羅敬業表示,通關利樓市,用家入市步伐加快,將軍澳中心有3房單位以1,093萬元沽予換樓客,僅議減7萬元。成交單位為將軍澳中心2座高層B室,實用面積690方呎,屬3房1套間隔,內櫳企理,景觀開揚。

降價7萬以1,093萬易手

據了解,單位原放盤叫價1,100萬元,降價7萬以1,093萬元易手,折合實用呎價15,841元。據了解,原業主於2003年5月以約240.8萬元購得,是次轉手,帳面大幅獲利852.2萬,升值3.5倍。

樓市成交個案(2)美孚新邨本月暫錄29宗成交

中原西九龍美孚萬事達第三分行分區營業經理馮健平表示,美孚新邨本月至今暫錄約29宗成交,與上月同期相若,本月平均實用呎價徘徊於11017元水平。中原最新促成一宗美孚新邨成交,單位為4期百老匯街91號低層C室,實用面積716平方呎,建築面積956平方呎,屬三房間隔。

美孚新邨4期三房戶 同區用家780萬承接

單位擁大露台,望內園景,最初開價800萬元,議價後以780萬元成交,折合實用呎10894元。新買家為同區客,睇樓超過1年,一直舉棋不定,見近日樓價喘定,恐遲買會貴,決定加快入市,終購入上址自用。據了解,原業主於2008年1月以約360萬元購入上址,持貨剛剛15年,現易手賬面獲利420萬元離場,單位升值逾1.1倍。

二手居屋成交個案(3)白居二368萬購屯門景新臺

祥益地產區域董事袁思賢表示,屯門景新臺日前錄得一宗區內居二市場的買賣成交個案,原業主於2007年以約90.1萬(居二市場價)購入單位,是次轉手帳面獲利約277.9萬,單位升值約3倍易手。上述所錄成交單位為4座中層F室,實用面積490呎,兩房兩廳。

原業主累減價22萬

日前獲區內首置客垂青。該買家為白居二中籤者,鍾情單位客廳及房間均擁開揚山景,加上上述屋苑樓齡較新及可承造較高成數按揭,而且原業主增加議幅累積減價22萬,上述買家有感以上條件皆符合心水,遂便決定以368萬(居二市場價)購入上址作自住之用,以實用面積計算平均呎價為7510元,屬市場價。

樓市成交個案(4)大埔頌雅苑3房居二價355萬沽

中原地產大埔雲匯分行高級分行經理鄭志遠表示,近日二手交投暢旺,假期內不少買家四出睇樓比較,大埔頌雅苑於新年期間錄B座中層06室易手,單位建築面積724平方呎,實用面積544平方呎,3房間隔,開價約358萬元,議價後以居二市場價355萬元易手,實用面積呎價6526元。

賬面獲利321萬離場

中原鄭志遠表示,新買家為用家,原為公屋住戶,見近期樓價回落,把握機會入市單位自住。據悉,原業主於1990年以34萬元購入單位,持貨33年,是次沽出單位賬面獲利321萬元離場,單位升值約9.4倍。

更多香港樓市走勢及樓市成交個案

按此免費訂閱《香港財經時報》HKBT 新聞快訊

免責聲明:本網頁刊載的所有投資技巧及分析,僅供參考用途。讀者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要自行判斷及審慎處理,更要自行掌握市場最新變化。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網頁及相關作者與受訪者無關,本網頁概不負責 。而本網頁所有專欄作者的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