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貼2023】本港牙科護理服務人手緊張,相關的醫療津貼亦有可善的地方,研究調查顯示,51%基層長者難支付牙醫費用,有議員建議當局增設2,000元長者牙科專項醫療劵,並並放寬醫療累積上限至10,000元。

津貼2023|政黨敦促政府展開牙科政策檢討

民建聯主席李慧琼、立法會議員陳恒鑌今日(6日)發表《牙科服務發展藍圖暨公營牙科服務政策倡議書》,敦促政府盡快展開全面牙科政策檢討,從根源重塑牙科服務需求計算基準、公營牙科服務目標、人口牙醫比例等理念,以釐訂出短中長期措施,解決目前牙科護理服務及人手嚴重不足的問題。

牙科門診每月只有4,000個免費名額

主席李慧琼指出,目前本港公營醫療並沒有把牙科納入系統之內,當局主要只是負責透過宣傳教育向市民提供護牙知識。而衞生署轄下的40間牙科門診中心,只以照顧公務員及其家屬為首要,每月只會開放合共約4,000個免費名額予大眾。因此,不時會出現市民披星戴月冒雨冒寒輪候牙科街症的新聞,而千辛萬苦取得籌號後,市民也不一定可以得到全面的治療,因為每個名額只可以脫牙一隻及止痛,如果患者有兩隻或以上牙齒待脫,也只能等待下一次的醫療機會。

津貼的落實細節或有改善的空間

除「牙科街症」外,目前受公帑資助的牙科服務可謂五花八門,有針對長者的綜合醫療劵、外展服務、關愛基金等;針對領取綜緩人士、學童等都有不同類型的服務,可是落實細節是否到位,仍然有不少值得商榷的餘地。

51%長者難支付牙醫費用

以長者為例,根據《基層長者口腔健康調查報告》顯示,在遇到牙科問題的受訪者中,有51%表示未能負擔費用,28%稱沒有途徑;76%合資格的長者未曾使用關愛基金牙科服務資助,當中約兩成指,由於基金只能申請一次,令他們不敢輕舉妄動;亦有24%受訪基層長者稱,不知道或不懂得如何申請。

本港牙醫人口比例偏低

此外,本港牙醫人口比例偏低,每一萬名市民只有約3.7名牙醫,較其他國家及地區為少,倘若減去大約三成於公營牙科醫療系統服務的牙醫,服務廣大市民的牙醫數目更是少之又少。

牙醫註冊的2個途徑

在香港要註冊成為牙醫,只有兩個途徑,一是本地培訓的本科畢業生,每年約有數十名新血可投身職場;另一是非本地培訓牙醫透過香港牙醫管理委員舉辦的許可試取得註冊資格,而1997年至今,每年通過人數由3至27人不等,增長速度緩慢。

人數及職能限制

雖然近年新增了牙齒衞生員的註冊專業人員,以及不用註冊但僅限在衞生署轄下診所為18歲以下人士提供服務的牙科治療師,去舒緩牙醫人手壓力,但受制於目前人數及職能,助力相當有限。

推算牙醫人手將於2040年達致飽和

可是在這一個困局下,當局仍然推算牙醫人手將於2040年達致飽和,李慧琼認為是過份樂觀:「數字與市民感受到的實際情況頗有出入,令人擔心可能因為政府在計算時,以過往需求為基準,令不少因為怕貴忌醫、沒有足夠資訊或未有輪候街症的基層、長者或是普通市民的需要受到忽視,變成了『隱形人』,沒有被納入需求計算之中。」

政府應釐訂出短中長期措施

鑑此,民建聯促請政府以10年內讓有需要的市民能於沒有大幅加大經濟壓力下,獲得基本、適切及優質的公營牙科護理服務為目標,從根源重塑牙科服務需求計算基準、公營牙科服務目標、人口牙醫比例等理念,從而釐訂出短中長期措施,帶領市民走出困局。

1. 增設2,000元長者牙科專項醫療劵

陳恒鑌建議,在短期措施方面,建議當局增設$2,000長者牙科專項醫療劵,讓他們可在本地或跨境使用,並放寬醫療累積上限至$10,000;簡化並增加非本地培訓牙醫來港執業的許可試,加快牙醫人才補充;成立非牟利牙科護理協作基金,確保服務穩定性;善用並增加衞生署轄下牙科治療師的編制及職能,讓他們可以在牙醫監督下為18歲或以上人士治療,以加強牙科「街症」服務能力;並著力吸引人才加入公營牙醫團隊,包括改善在職培訓及職業階梯,以挽留人才、加強與教育機構合作,並提升公營牙科服務形象,吸納更多人才加入。

2. 普及全民護齒教育

同時,政府應該更積極普及全民護齒教育,包括定期為安老院舍職員及護老者舉辦講座及工作坊,並成立地區牙科護理諮詢網絡,讓照顧者求助有門;針對兒童,當局可以考慮把牙齒護理納入幼兒健康及發展綜合計劃中,讓家長們盡早掌握護齒常識;學童方面,當局可考慮把學童牙科保健計劃延展至中三;而在全民普及方面,當局應更積極走入人群,定期舉行分區護牙保健日,並加強與私營牙醫合作,透過他們舉辦不同的推廣及教育,並可考慮派送牙齒護理教學體驗包,讓市民透過實際應用,理解每日簡易護牙好處及重要性。

3. 免試方式引入海外培訓牙醫

在中期措施方面,當局可考慮參考修訂《醫生註冊條例》的做法,另闢免試方式引入海外培訓牙醫到本港公營醫療系統服務,包括設立特別註冊委員會制定認學府名單,讓於特定院校畢業的港人牙醫科畢業生免試來港執業,經5年在公營牙科實習後可獲特別註冊。有關免試註冊亦可考慮接受合資格的非本地培訓牙科專科醫生;已來港、有專科資格的有限度註冊牙科醫生也可藉計劃取得特別註冊資格。

 4. 與非牟利機構合作

此外,建議當局與非牟利機構合作,成立結合牙醫及牙科治療師的團隊,為有需要的地區提供流動牙科護理車服務,以減低牙醫人手不足的壓力及服務提供的靈活性;增加牙科專才,包括牙醫、牙齒衞生員及牙科治療師的培訓機構數目及名額;並參考鄰近地區做法,於衞生署牙科診所以外,增加公營牙科服務提供單位,如大學等特定機構,以提升服務供應量及種類。

5. 當局應把牙科醫療納入公營系統

長遠而言,當局應把牙科醫療服務納入常規公營醫療系統,為廣大市民提供牙科護理的安全網,按實際需要為求診者訂定適當的醫療計劃,讓市民的牙齒健康受到政府公營醫療系統應有的基本保障。

更多本港津貼

按此免費訂閱《香港財經時報》HKBT 新聞快訊

免責聲明:本網頁刊載的所有投資技巧及分析,僅供參考用途。讀者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要自行判斷及審慎處理,更要自行掌握市場最新變化。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網頁及相關作者與受訪者無關,本網頁概不負責 。而本網頁所有專欄作者的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