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分析】今次是動量指標 (Momentum, MTM) 在本系列撰文的最後一次探討,於過去四週,我們掌握了該指標的背後原理及公式,並其中兩種應用方法:

  • 其一是從MTM值的所處位置,判斷個股或股指當時是否適合進場或離場;
  • 其二是透過升穿或跌破此指標的中軸,衝量個股或股指的進出時機是否已出現。現分享第三種應用方法,就是股價或股指走勢與MTM走向是否具一致性,預測股價或股指的未來趨勢。

留意股價與動量指標走向

我們可以有兩種分析策略,其一是股價或股指走勢,與MTM走向是否呈背馳,若見前者上升而後者下跌,預示股價或股指現時走勢難以保持,短期股價或股指由升轉跌機會大,視為離場訊號出現。

動量指標|進出訊號現芳蹤

反之,前者下跌而後者上升,預示前者短期要由跌轉升,視為進場訊號出現。以李寧 (2331.HK) 為例,於2021年8月4至9日共四個交易日,收市價為90.75、87.00、83.30和81.90元,相對MTM值是 -0.65、+3.15、+0.65和 +9.55,股價在下行而MTM值卻見增加,於8月9日的收市價為四日之中最低;但MTM值卻為期內最高,形成背馳,視為進場訊號出現。

股價在上升而MTM值卻見減少

若於2021年8月9日收報81.90元進場,至9月7日收報107.00元,不足一個月累升30.64%。緊接的9月8至10日,收市價為103.30、104.20和104.80元,相對MTM值為 +8.50、+5.95和 +3.40,股價在上升而MTM值卻見減少,形成背馳,視為離場訊號出現。

確認透過MTM的背馳訊號進場合宜

若於9月10日收報104.80元離場,較8月9日收報81.90元仍見累升近兩成八,同期恆指卻變化不大,僅跌0.29% (26,283 → 26,205點),反映當時李寧表現顯著跑贏大市,確認在8月上旬透過MTM的背馳訊號進場合宜。

約一個月後便由賺變蝕

至於在2021年9月10日離場後,僅於9月17日最高收報104.90元,與離場價104.80元相若,之後股價便見下行,至10月11日收報79.35元,較8月9日收報81.90元還要低。反映若於9月10日未有離場,約一個月後便由賺變蝕,事後證明以MTM的背馳訊號離場,效果同樣良好。

第二種分析策略

而第二種分析策略,是於股價或股指由升轉跌時,MTM值走向是否一致,方向相同視為離場訊號出現。反之,於股價或股指由跌轉升時,MTM值亦見增加,視為進場訊號出現。

股價下行而MTM值回升

以中芯國際 (0981.HK) 為例,於2022年4月22至26日共三個交易日,收市價為15.90、15.00和14.92元,相對MTM值是 -0.90、-2.08和 -1.36,股價在下行而MTM值有回升跡象。緊接兩個交易日 (4月27和28日) 的收市價為15.30和15.56元,而MTM值是 -1.24和 -0.78。

證明進場訊號已出現

觀乎4月26至28日這三個交易日股價和MTM值移動方向相同,配合於4月25日MTM值低見 -2.08後回升,證明進場訊號已出現。若於4月28日收報15.56元進場,截至5月27日歷時一個月,僅見5月6和10日連續兩個交易日收低於15.56元,分別為15.22和15.16元,賬面損失不足3.00%,理應繼續持股待升。

中芯國際當時跑贏大市

股價升勢開端見於5月19日,當日一度低見15.36元,較上日收報15.84元約跌3.00%,卻收報15.88元,倒升0.25%收市。翌日收市後亦獲納入恆指成份股消息出現,自5月23日起升幅漸見擴大,截至5月27日收報17.26元,較4月28日收報15.56元累升逾一成。同期恆指僅升不足2.08% (20,276 → 20,697點),可見中芯國際當時跑贏大市,並於5月20日以來MTM值均見正數,反映若非見MTM值變為負數,適合繼續持股待升。

轉談成交量指標

隨著MTM的討論完結,以股價為參數的九種技術指標已探討完成,會轉談成交量指標,而早前已分享成交量平衡指標 (On Balance Volume, OBV) 和蔡金資金流向指標 (Chaikin Money Flow, CMF) 的原理和應用,所以下週起分享的指標,為整個技術指標系列分析的最後一款指標,該指標是甚麼,留待下週揭盅。

更多港股分析及技術分析內容

按此免費訂閱《香港財經時報》HKBT 新聞快訊

香港財經時報 HKBT 投資專欄【聶Sir學堂】作者聶Sir|畢業於香港理工大學金融服務系,獨立股評人,超過20年投資及教學經驗。
圖片:作者提供
專欄作者:聶振邦( 人稱「聶Sir」)

作者簡介:聶Sir聶振邦為博威環球證券首席分析師,畢業於香港理工大學金融服務系,超過20年投資及教學經驗,累積學生逾千名,亦是四本暢銷投資理財書籍作者,擅長上市公司公告解讀,不論實業股和財技股,都能制定攻防兼備的操作策略。

筆者確認本人及其有聯繫者均沒有出現以下兩種情況,其一是在執筆前三十天內曾交易上述分析股票;其二在文章發出後三個營業日內交易上述的股票。此外,筆者現時也並未持有上述股份。

以上純屬個人研究分享,並不代表任何第三方機構立場,亦非任何投資建議或勸誘。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

免責聲明:本網頁刊載的所有投資技巧及分析,僅供參考用途。讀者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要自行判斷及審慎處理,更要自行掌握市場最新變化。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網頁及相關作者與受訪者無關,本網頁概不負責 。而本網頁所有專欄作者的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