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例子】最近參與一個新加坡的科技論壇,獲邀時得知題目為「Grab vs Gojek」,當時心想別人兩家公司的對壘,第三者不太方便給意見吧。其後與主辦方開會才得知背後想探討的議題是企業業務增長策略中的兩個選項:深度開發單一市場或同時開拓多個市場,若是這個長期被探討又具爭議性的管理議題,就變得有趣了。

更多內容:創業例子|初創公司要如何開始?教你孕育創業機遇的種子|在商彦商

創業例子|從增長速度考慮

論速度,同時開拓多個市場,每個市場只需投入足夠資源滿足起動條件,用相同的產品服務拿取每一個市場的部分份額,加總起來整體增長速度一定較快。相反,當深度開發單一市場時,市場份額達到某個程度,再持續投入的資源所產生的邊際效益會漸趨緩慢,增長速度稍遜於前者。

創業例子|從成本角度考慮

從成本角度考慮,單一市場在建立業務基礎後,在品牌效益幫助下尋找新客戶或從現有忠誠客戶獲得更多消費來提高市場佔有率,獲客和銷售成本都相對低。相反,若同時開拓多個市場,每個市場品牌認知由零開始,加上公司註冊、牌照、辦公室和團隊等需要一整套落地,前期投入相當較大。

更多內容:創業例子|將消費娛樂化|Shoppertainment以創意吸引互動|在商彦商

不要把所有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裏

常說不要把所有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裏,同時開拓多個市場的優勢是風險分散,整體業績不會受個別市場的經濟環境波動或競爭情況而影響,同時也避免被投資者質疑過份專注單一市場而有增長天花板的問題。

但弊端是資源較為分散,尤其是在企業成長階段時,管理層的精力將要分散在不同市場,不像集中單一市場的公司能作精細化管理,提升各內外關鍵指標。

競爭壁壘及產品獨特性

深耕單一市場容易建立競爭壁壘,除企業本身的產品功能和服務流程細節隨着時間和用户數量得以深度沉澱外,在該市場的產業生態網絡亦較穩固,市場基建設施的運用和持份者關係,例如政府、政策部門和民間團體等,其他後來的競爭者難以獲取這類戰略關係和資源。

相反同時開拓多個市場就必須了解產品本身是否具地區獨特性,科技產品相對較易複製,如果產品和服務與文化環境和消費者生活習慣具高度關連性,則要考慮複製時本地化的速度和難度。

市盈率VS市銷率

管理者考慮這兩個業務增長選項時,應該先問問自己希望公司對現時股東和未來投資者呈現一個怎樣的增值故事—深度開發單一市場往往能更花心思優化營運成本,最終獲得利潤,估值有望以市盈率(PE Ratio)來計算,對投資者的賣點是公司正在賺錢;相反,同時開展多個市場的模式追求速度,收入、客戶數量和使用量必須有火箭式高速增長,如未能獲得盈利但多以市銷率(PS Ratio)來計算估值,高速增長對投資者來說也是賣點,故此估值高投資回報亦高。

深耕細作還是遍地開花?

最後,要考慮「深耕細作」還是「遍地開花」,當然是企業和產品本身是在什麼階段,有些階段追求速度和爆發性,但到某些階段就需要展示團隊經過多年經驗沉澱後的盈利能力。

按此免費訂閱《香港財經時報》HKBT 新聞快訊

作者簡介:范俊彥從事管理諮詢顧問、企業策略及初創界別多年,為業務策略、市場及產品定位、營運優化、企業併購及融資等提供專業意見。常於傳媒、報章、電台訪問及講座分享策略分析及觀點。范俊彥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系統工程、電子商貿及MBA,現為Zeek聯合創辦人及策略總監。

免責聲明:本網頁刊載的所有投資技巧及分析,僅供參考用途。讀者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要自行判斷及審慎處理,更要自行掌握市場最新變化。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網頁及相關作者與受訪者無關,本網頁概不負責 。而本網頁所有專欄作者的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