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入門】根據聯邦《通脹削減法案》(InflationReductionAct, IRA),由2023年1月開始,美國將對股票回購徵收1%新稅項,並對若干企業實施15%的最低公司稅率。

美國《通脹削減法案》2023年1月實施

此舉可能對上市公司回購自己的股票以及企業盈利造成壓力,某些行業受到的衝擊可能較大,而那些面臨股票回購或利潤壓力的行業,可能較有條件消化新稅項。

任何新法例與經濟和市場表現直接掛鈎

我們難以將任何新法例與經濟和市場表現直接掛鈎,潛在的宏觀(及微觀)效應往往更適合解釋股價及/或經濟的走勢。就股票回購而言,新稅項對整體市場的直接打擊很可能微不足道。

回購計劃:新稅項對各個行業影響有不同

新稅項對各個行業的影響可能有所不同。從2021年第二季至2022年第二季,資訊科技、金融、通訊服務三個行業的股票回購總額分別為2,840億美元、1,890億美元、1,420億美元。因此,新稅項對這些行業的財務影響將最大。而公用事業、房地產及能源行業的股票回購佔整體回購比例最低,預料不會受到重大影響。

科技及金融業股票回購比重最大

儘管科技及金融業的股票回購佔整體回購的比重最大,但其受影響的情況可能有所不同。粗略來說,雖然金融股並非每次均受惠於加息,但確實對經濟週期較為敏感,所以在經濟處於早期至中期增長階段時往往有不俗的升幅。

科技股則通常反映較遙遠未來的盈利

科技股則通常反映較遙遠未來的盈利,並受到貼現率較高的影響,故此往往受制於利率急升。在短期內,企業可能決定提前回購計劃,以避過2023年開始生效的新稅項。

實際影響小於市場憂慮

《通脹削減法案》新增的15%最低公司稅率,適用於三年內每年利潤超過10億美元的企業,亦即局限於大型企業。某些行業(如房地產、工業及能源)的稅率缺口明顯較大。

工業的加稅幅度顯著

雖然工業的加稅幅度顯著,但需要彌補調整幅度的公司比例不大,這一點與醫療板塊形成強烈對比——醫療行業的稅率缺口相對較小,但需要支付更高稅額的公司比例可能較大。至於其他行業,例如材料及非必需消費品,需要支付的額外稅款將會較少。

增長型資訊科技及醫療板塊

在稅率上調後,承受最大壓力的市場領域為增長型資訊科技及醫療板塊。雖然該兩板塊比例較大,但相比能源及工業等週期性板塊,前者的缺口比例相對不高。基於這些原因,加上科技行業的利潤率數一數二,因此對市場及整體盈利的影響可能較市場憂慮來得溫和。

總結:利淡因素仍然明顯

除了盈利能力受到的影響不及市場憂慮,在經濟週期的現階段,投資者更加關注拖累市況的宏觀經濟環境。由於聯儲局仍在積極加息並進行量化緊縮,以抗衡創40年新高的通脹率、需求放緩、國內生產總值見頂回落,以及市場氣氛低迷等,故此利淡因素仍然明顯,何況這些負面因素早在《通脹削減法案》蘊釀乃至通過前已經存在。

貫徹分散投資及調整部署的原則

因此,投資者應該貫徹分散投資及調整部署的原則,將這些因素納入兼顧風險承受能力及投資年期的財務規劃。現時投資者不宜承擔過高風險,而是應該著眼於優質股,亦即資產負債表強勁、盈利向上調整以及利潤率良好的股份。

更多美股入門相關內容:

更多內容:通脹憂慮升溫、經濟衰退風險加劇!聯儲局續推進量化緊縮計劃|美股頻道

更多內容:美股入門|如何靠增長股賺錢?剖析增長指數與價值指數實際意義|美股頻道

按此免費訂閱《香港財經時報》HKBT 新聞快訊

作者簡介:林長傑內容是根據嘉信理財各方撰寫的先前發表的文章彙編而成的。 投資涉及包括本金損失在內的風險。過往表現並非未來業績保證。國際投資涉及其他風險,其中包括財務會計準則的差異,貨幣波動,地緣政治風險,外國稅收和法規以及市場流動性不足的可能性。投資新興市場可能會加劇這些風險。

免責聲明:本網頁刊載的所有投資技巧及分析,僅供參考用途。讀者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要自行判斷及審慎處理,更要自行掌握市場最新變化。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網頁及相關作者與受訪者無關,本網頁概不負責。而本網頁所有專欄作者的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