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方法|兔年理財】加息及高通脹環境下,環球經濟變得難以預測,以往著名的理財方法或變得不合時宜。根據Bloomberg較早時報道,有4類知名理財方法經已過時,當中包括房屋30%規則、50/30/20法則、退休4%法則以及60/40投資,並引述新薦4個兔年理財反建議

理財方法|4類不合時宜的理財方法

綜合Bloomberg報道,就4類著名理財方法指出當中過時之處,以及反建議改進方法,其中有某些方法《香港財經時報》亦曾報道,以下先為大家介紹4個過時方法:

  1. 60/40投資
  2. 房屋30%規則
  3. 50/30/20法則
  4. 退休4%法則

理財方法(1)60/40投資

首先60/40投資,即是於股票債券之間維持於60%、40%比例,亦是一個較為經典的投資組合。Bloomberg指這個方法是透過股票供予增長,債券則於股票波動環境下,提供一定程度的穩定性。

不過基於近年高通脹環境加上美國聯儲局踏入加息週期,不論是債券還是股票表現均受影響。Bloomberg研究更發表,60/40投資方法創自1988年的上半年新低,一度下挫約13%。

理財方法|兔年理財建議方法

雖然Bloomberg一項調查指出,有很多投資者仍指望60/40投資長遠而言能夠戰勝通脹,不過理財規劃師 Ben Offit 認為這已是過時概念。

他建議人們可儲備2-5年金錢以應對低迷市場,又提到整個投資方式不應該跟百分比有關。

理財方法(2)房屋30%規則

「房屋30%規則」即表示,房屋租金不應高於家庭的稅前月收入的30%。不過Bloomberg指出,隨著各地的住屋成本上升,30%的標準於很多人而言都未必能夠達成。

哈佛大學於2019年一項研究發現,有接近一半的租屋人士單計租金以及公共事業上的支出都超過30%,當中的24%人士更是租金已佔據了他們的一半收入。

理財方法|兔年理財:倡可與友人同住以及爭取人工增加

財務規劃師 Nicole Sullivan 指出,住屋支出目前是非常容易便可佔據一個人的30%以上收入,於大城市更易達到。而住屋租金超過30%換來的是巨大壓力,因為其他必要支出如食飯,交稅亦再計算。

Nicole Sullivan建議,人們可以選擇於一個租金較便宜的地方,又跟親友同居,同時爭取加人工以至尋找新的工作。

理財方法(3)50/30/20法則

「50/30/20法則」主要將收入分為3大部份,當中50%用於固定支出、即每月必須的日常生活開支例如:交通、住屋等。30%用於「想要的」(wants),又或是靈活支出如:娛樂。最後20%則用作儲蓄

香港財經時報》曾經舉例,假如每月收入為20,000元,扣除MPF計算,每月20%用作儲蓄。換言之每月3,800元,一年便至少可儲45,600元。

理財方法|學生貸款、健康保險等佔據不少人的開支

不過Bloomberg報道提到,「50/30/20法則」讓人於制定預算時非過於困難,但現時一些必要開支如學生貸款及健康保險均佔據不少普通人的開支。當中對於低收入家庭,他們已有超過50%收入用於房屋。

而且這計劃更是假設人們於年輕歲數時便開始作儲蓄。

理財方法|兔年理財:財務規劃師建議將「支出」分為10大類別

財務規劃師 Niv Persaud表示,會建議將所謂「支出」分為10大類別,包括:交通、食品、儲蓄等。

她提到,分作廣泛類別可以讓人更易看到哪一方面須減少支出,以用於其他方面。例如削減食品、娛樂及個人護理支出,用以抵消住屋開支出。 

理財方法(4)退休4%

曾經有人提過退休人士可每年取出4%的儲蓄為最安全最穩陣的做法。但原來外媒指這個方法已是一項於1994年的保守及低費用的投資組合研究。

報道指出,這個方法或不再適合現世代的退休人士,因為市場均預計回報將於很長時間內都低於平均水平,通脹更是繼續處於居高不下位置。

理財方法|兔年理財:「動態」提款方法

有個人理財專家認為,目前應把4% 規則下調至2.5%或3%。另外亦有種方法叫「動態」(dynamic)提款,即於回報低迷的環境時,人們可選擇取出較少金錢,讓其儲備金不會因市場環境而受影響。

同時於市道較好之時,則可取出更多儲蓄。

理財方法|其他理財方法(1)442備錢法

另外《香港財經時報》亦曾介紹過其他理財方法,包括由台灣人氣YouTuber關韶文(關關)曾於個人YouTube片段分享,靠「442存錢法」理財方式,當中分配為:

  • 40% - 存錢
  • 40% - 生活費用
  • 20% - 投資理財及保險

理財方法|其他理財方法(2)100法則

另一個理財方法是100法則,該法則是一種較易的資產配置方法。計算方法是用100減去自己實際年齡,繼而決定資產分配的百分比。

而這種方法亦可以儲蓄比例作參考,例如一個22歲職場新鮮人,則需儲22%收入。

更多理財方法

按此免費訂閱《香港財經時報》HKBT 新聞快訊

免責聲明:本網頁刊載的所有投資技巧及分析,僅供參考用途。讀者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要自行判斷及審慎處理,更要自行掌握市場最新變化。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網頁及相關作者與受訪者無關,本網頁概不負責 。而本網頁所有專欄作者的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