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投資在過去三年Convid-19疫情下,大家的生活及工作模式都有所改變。不少公司在疫情大爆發時實施「在家工作」,而在疫情緩和後便轉向「混合辦公模式(Hybrid Work)」,為員工帶來更彈性的工作模式。

在家工作|疫情產物:混合辦公模式

新世界在7月至9月期間試行4.5天工作周,一天在家工作,之後再作出檢討。這種「混合辦公模式(Hybrid Work)」似乎成為疫情後不少公司都嘗試採用的新工作模式。「在家工作」及「混合辦公模式」有正有反的聲音,有企業認為在家辦公並不會影響工作效率,但部分企業則是要求員工們重返辦公室。例如Tesla創辦人兼行政總裁馬斯克早前在致信員工要求他們停止在家工作,每周必須返回辦公室工作至少40個小時,否則便要離開公司。

在家工作|對環境一定好?

而從ESG中「S」的角度來看「在家工作」及「混合辦公模式」,可以讓員工自由選擇及彈性的工作模式,達致工作與生活平衡,絕非壞事;而從「E」的角度看,在家工作意味員工不用外出,相對可以減少因交通而帶來的碳足跡,看似百利而無一害,然而「在家工作」是否真的對環境一定好?

更多內容: ESG投資|全球管理層傾向性別多元!性別多元與績效成正相關 

在家工作|對於能源消耗的影響好壞參半

要了解「在家工作」對於環境或可持續性的影響,需要從多個與環境相關的元素去考慮,包括能源及碳足跡、科技技術應用和廢物處理等。在能源足跡方面,「在家工作」對於能源消耗的影響好壞參半,因為員工在家工作時,自身家庭基礎設施,例如建築及家電的能源評級都存差異,而且員工自己在家工作時用電的模式也未能容易控制。相反,如果員工在公司工作,企業可在辦公室的設施中運用可再生能源或省電模式,故在能源足跡管控上或更容易。

在家工作|商務旅行潛在碳排放不容忽視

至於碳足跡方面,「在家工作」無疑減少員工由屋企至辦公室的運輸,從而減低碳足跡,但「混合辦公模式(Hybrid Work)」,例如商務活動、與商務相關的旅行所產生的潛在排放也不容忽視。

更多內容: ESG投資|顧及好ESG是否要犧牲回報? 從ESG角度看甲級辦公大樓 

在家工作|科技及技術應用碳足跡會上升

從科技及技術應用足跡來看,有研究顯示,在Covid-19疫情爆發前,商業用戶每年因發送電子郵件而產生135公斤二氧化碳當量(CO2e),相當於一輛汽車中行駛超過320公里。而在「在家工作」或「混合辦公模式」下,更少的面對面辦公室互動或意味需花更多時間在互聯網交流,令科技及技術應用碳足跡均會上升;而部分公司因應「在家工作」而為員工提供筆記本電腦,即意味額外增加了電子設備的風險。

在家工作|處理垃圾分類更有效

在廢物足跡方面,有研究指出,員工在家中採用的可持續廢物處理方式,例如垃圾分類上,比在辦公室更有效及容易完成。因此「在家工作」可能會對廢物管理行為或可帶來較正面的環境影響。不過企業在廢物處理上,如果有提供協助及設備予員工,相信即使在辦公室工作,也可以做好廢物處理及回收的行動。到底企業要如何做能令「在家工作」或「混合辦公模式」為環境方面有更可持續的發展及保護呢?下周再與大家探討。

按此免費訂閱《香港財經時報》HKBT 新聞快訊

作者簡介:李穎琳為利達資產管理ESG及投資者關係高級主任,其主要負責在ESG領域進行分析研究及進行投資者教育工作。她曾接受多個媒體,包括NowTV、新城財經、星島日報、阿思達克財經及HKET等有關ESG主題的訪問,並在LW利達的YouTube頻道主持《ESG你要知》及《李論ESG》節目。此前曾在電視廣播有限公司(TVB)擔任高級財經主播。於財經媒體傳播方面擁有豐富經驗,包括財經報道,節目製作和新聞寫作等。

免責聲明:本網頁刊載的所有投資技巧及分析,僅供參考用途。讀者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要自行判斷及審慎處理,更要自行掌握市場最新變化。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網頁及相關作者與受訪者無關,本網頁概不負責 。而本網頁所有專欄作者的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