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產經】近日,包括中石化、中國人壽等五家在美上市中國企業發表聲明,表示擬將其美國存托股份從紐約證券交易所中退市。中概股回歸的問題再度引起關注。

中美審計問題存在巨大分歧

顯然,中美兩國在審計問題中仍存在巨大分歧。而這五家公司率先選擇退市,估計是考慮到這些股票在美國的交易量不大,而他們仍能透過香港的上市主體與全球投資者對接。中國證券監督機構亦表示,上市和退市都屬於資本市場常態。根據相關企業公告,這些企業在美國上市以來嚴格遵守美國資本市場規則和監管要求,作出退市決定純屬自身商業決策考量。

更多內容: 中概股回歸浪潮下:香港與獅城的龜兔賽跑|華語產經 

多家中企已被SEC列入「預摘牌名單」

現時中國共有200多家企業在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及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上市,已有一半被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於今年第二季列入「預摘牌名單」。美方的強勢監管持續,促使不少中概股急於尋求美國上市以外的資本市場作融資平台。自2020年美國國會通過《外國公司問責法案》(The Holding Foreign Companies Accountable Act),中概股於美國的交易所面對極大的被除牌風險。

連續三年未達美國審計標凖將被退市

這法案要求美國上市公司須要向美國政府提交審計底稿並披露是否由外國政府所擁有或控制。如果企業連續三年未達美國審計標凖,就將被退市,而2024年將會是最近的死線。儘管在今年4月,有外媒引述消息指,中國政府正在考慮容許中概股向美國披露「大多數」審計底稿,然而這場關於審計監管的談判並未有取得讓人欣喜的進展。而從近日這五家公司退出美國市場一事中更可預視中美雙方對審計底稿這課題上的讓步機會甚微。

更多內容:企業掌握未來方可奪取先機!「未來諮詢」正急速崛起|華語產經

香港與美國估值取向有所不同

然而香港與美國兩地對上市公司的估值取向有所不同,特別是新經濟相關行業,如高科技、生物科技、平台經濟等板塊,這些板塊在美股一向享有相對理想的估值,阿里巴巴、百度等回流至香港的股票交投量明顯不及美股市場。如今面對中概股退市潮,能否透過港股引起提振作用現時仍言之尚早,長遠還得取決於每家公司的持續盈利及股價表現。

新加坡交易積極搶佔市場

對於有需要利用境外資本市場融資的企業而言,尋找其他高估值的資本市場作融資平台是當務之急。但香港交易所並非唯一選擇,新加坡交易所同樣在積極搶佔這一市場。而中美關係僵持之際,中國企業改道歐洲資本市場已漸成趨勢。

轉往瑞士證券交易所上市

在過去4個月,已有至少10家中國企業公布發行GDR並計劃在瑞士證券交易所上市,面對中美關係持續緊張,審計監管談判膠著,中概股的何去何從已成市場關注議題,並將大大影響全球資本市場的佈局。

按此免費訂閱《香港財經時報》HKBT 新聞快訊

作者簡介:羅珏瑜為華坊諮詢評估有限公司執行董事,美國評估師協會認可高級評估師(ASA)及英國皇家特許測量師學會會員(MRICS),軟件工程師學士及財務分析碩士,2019年被美國評估師協會(ASA)評選為年度Rising Star,並於2021年榮獲第三屆金紫荊女企業家獎之創新科技獎,以表揚她把智能估價系統引入市場,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推動業界發展。

免責聲明:本網頁刊載的所有投資技巧及分析,僅供參考用途。讀者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要自行判斷及審慎處理,更要自行掌握市場最新變化。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網頁及相關作者與受訪者無關,本網頁概不負責 。而本網頁所有專欄作者的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