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個案】42歲單身讀者有40萬積蓄,任職物流公司經理,月入約4萬,每月須付9,000元家用,自用15,000元,餘下儲起。想找適合的投資策略,目標每年資金有5厘回報

理財個案|讀者來信:42歲想投資年收5厘回報

本人Peter,42歲,單身,有40萬積蓄,任職物流公司經理,月入約4萬,每月須付9,000元家用,自用15,000元,餘下儲起。

理財目標:

  1. 不熟投資,但尋找適合我的投資策略,目標每年資金有5厘回報
  2. 現時與家人同住,如希望搬出來自己一個人住,購置新界區約300-400呎單位,以現時情況可上車嗎?租屋會否是負擔較輕的做法?

希望專家可以就我的情況提供理財意見,謝謝。

理財目標及財政狀況

Peter的財政狀況如下:

每月收入 月薪:HK$40,000
每月支出 家用 - HK$9,000
日常開支 - HK$15,000
資產 港元儲蓄 – 約HKD400,000

基本理財狀況分析

李先生的工作相對穩定,現時每月支出包括家用及日常開支合共24,000餘元,每月淨收入則為16,000餘元,佔每月收入的40%,可見李先生有著良好的儲蓄習慣。如果沒有其他的突發支出,李生生一年可以省下約20萬元作為儲蓄之用。

保存每月支出6倍的應急資金

我們會建議客人在考慮進行其他投資的同時,保存有足夠支持每月支出6倍的流動資金作為應急(應急資金)。李先生現時持有港元儲蓄40萬,應急資金充足。

買樓的首期足夠嗎?

李先生的其中一個目標是置業,目標地段為新界區,尺數300-400。由於李先生未有指名新界的那一區,且每區的樓價差別可以很大,在這裡我們以沙田區作為例子,此區約三十年樓齡,實用面積約350呎的二手單位售價為550萬。

更多理財個案:

相關文章:理財個案|騰訊及京東都正坐艇!股價會短期返家鄉?如何部署?|龔成教室

相關文章:理財個案|26歲資金不多!想花數十萬讀書又想趁後生多去旅行|龔成教室

首次置業固定收入可申請九成按揭

如李先生為首次置業及有固定收入人士,可以申請九成按揭,李先生需支付55萬的首期,隨後置業的各種開支包括地產代理僱金,印花稅以及律師費等合共差不多20萬。在未計算裝修/維修開支的情況下,李先生現時的儲備不足以應付。

供樓的支出負擔得來嗎?

假設李先生有辦法支付按揭首期;交易開支以及裝修開支,以現時的利率計算,30年還款期的每月還款約2萬餘元,超越了李先生的每月淨收入。就算李先生打算減省家用以及日常開支以應付每月還款,李先生的收入至少也需要5萬元才能通過銀行批核貸款的壓力測試以現時的情況。李先生是不適宜置業的,無論儲蓄額以及每月還款能力都出現了缺口。

建議先維持現況 

李先生與家人同住,在不至於非搬不可的情況下,我們會建議先維持現況,沒必要租住物業。再以沙田區為例,實用面積約為300呎的單位每月租金為12,000,計算下來如果李先生要租住這類單位,每月的淨收入會大大下降至4,000。淨收入下降不利於首期的儲蓄,也沒辦法於置業前進行其他投資以獲得資產增值。

審慎考慮租樓必要性

當然,李先生是可以選擇租住面積小及位置徧遠一點的單位,但租金帶來的額外開支必然會降低儲蓄效率,更難實現置業及增值目標,所以李先生必須審慎考慮自行租住物業的必要性。

按此免費訂閱《香港財經時報》HKBT 新聞快訊

適合的投資策略 實現買樓大計

雖然現時李先生不宜租住或購置物業,卻可以透過投資的方式增值資產,儲夠首期才上車。假設是一個五年的買樓儲蓄計劃,李先生每年可存下的淨收入為20萬。李先生可以投資一些股債混合的基金產品,每年派息約5%-9%。

股債混合基金選擇多

基金股票成份為增值的主要來源,配合債券可以降低回報波幅。巿面上股債混合基金選擇很多,有不同的投資區域,領域以及不同的股債比例。股票的比例越高,潛在回報越大,波幅也會增加。

股債混合基金的好處

李先生的理想年回報為5%,可以選擇債券成份較高的股債混合基金,基金多設有派息以及累積類別,可因應需求作出選擇。雖然這類基金的本金及派息率均非保證,但當中不乏表現波幅可控,且派息穩定的產品。基金投資的另一好處是隨買隨賣,李先生可以隨時加碼投資以提取部份/全部金額,為置業大計提供極高的資金流動彈性。

更多理財個案:

相關文章:理財個案|27歲做幼兒教育工作!居屋難抽、想30歲前買樓點做|財智三人幫

相關文章:理財個案|定期壽險 vs 終身壽險|43歲已婚不抽煙!保額一樣要搞清楚先買|財智三人幫

作者簡介:姚俊龍是美聯金融集團財富管理總監, 香港大學機械工程系學士, 於2014年榮獲「香港財務策劃師學會/南華早報財務策劃師大獎」. 從業逾10年, 集保險方案及理財策劃於一身,一站式為客戶提供全方位服務。

免責聲明:本網頁刊載的所有投資技巧及分析,僅供參考用途。讀者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要自行判斷及審慎處理,更要自行掌握市場最新變化。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網頁及相關作者與受訪者無關,本網頁概不負責 。而本網頁所有專欄作者的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