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方法】筆者多次強調物業投資只是眾多投資工具的其中一種,不要過份著重「擁有」這字眼,現在用例子說明一下:假設樓價為$200萬,做七成按揭,供20年,按揭利率5%,租金回報5%,假設利率及租金回報率不變。情況一選擇供樓,情況二選擇租樓。

更多內容:【理財方法】熊市來襲要如何捱過?3個策略保護手上資金 投資新手老手都要識

理財方法|例子解說:供樓 VS 租樓

  • 情況一:首先支付$60萬首期,然後開始供樓,每月供款為$9,239,20年完成供款,真正擁有這個價值$200萬的物業。
  • 情況二:由於選擇租樓,故此不用支付首期,因此將這$60萬用作投資。假設現在有個投資工具A,工具A每年的派息回報同樣是5%,並且會每月都派息。

將60萬買樓首期用作投資

現在將$60萬投資在工具A之上,一個月收到的回報是($600,000 × 5% ÷ 12)= $2,500

當收到派息後,又會將這利息再投資在工具A之上,即是將這$60萬以複利息的形式不斷滾存,20年後,這$60萬會增值成$1,627,584。

租樓比供樓每月節省906元

另一方面,雖然每月沒有供樓開支,卻要每月支付租金,現在租用該$200萬的單位,每月支付租金是($2,000,000 × 5% ÷ 12)= $8,333,比較之下,租樓比供樓每月節省了($9,239 - $8,333)= $906。這每月節省下來的$906,會投資在工具A之上,同樣以複利息一直滾存下去,就這樣每月投入$906,20年後便會累積成$372,396。

結果完全沒有分別

最後將兩筆錢加起來($1,627,584 + $372,396)= $1,999,980,即是$200萬(因為有小數點誤差),即是說,只要有另一種工具與該物業的回報相同,結果就完全沒有分別。

更多內容:理財方法|你比李嘉誠更「富有」!10個特徵證明你在浪費生命|龔成教室

買樓只是眾多投資工具之一

就是這個原因,在之前多次說物業不要看成非有不可,只是眾多投資工具之一;而在供樓及租樓的問題上,最重要不是擁有物業與否,而是按揭利率及回報率,若相比之下,有其他投資工具有更好的回報,便應投資在該工具之上,故不要著眼於「擁有」這字眼上。

樓價升值因素

上述例子為了簡化計算過程,沒有加上樓價升值的因素,但同時,投資工具A同樣是沒有升值,只有派息的投資工具(即是設計到與該物業回報相同,結果就會相同)。就算加入樓價升值因素,只要有投資工具與其總回報率一樣,結果便會完全一樣。

更多內容:【理財方法】夫婦月入2.3萬元!8年供完樓、年儲10萬元!人妻分享5招慳錢秘笈

投資物業 不是要擁有物業

因此決定要投資物業,並不是由於要擁有物業,而是因為回報率比其他投資工具更高。而租樓亦不一定是替人供樓,要視乎按揭利率及租金回報率而定。物業這工具比起其他投資工具的特性是較易取得銀行貸款,但特性可以是好亦可以是壞。若果物業的總回報率(租金 + 升值)小於按揭利率,按揭這特性只會拉低回報率,例如:

按揭這特性只會拉低回報率

$200萬的樓價,首期$60萬,租金加上升值的回報率有6%,但按揭利率為10%。我們可以把$200萬想像成兩部分:一部分支付了$60萬的部分,並得到6%的回報,即是有正回報;另一部分則是按揭的$140萬,同樣得到6%的回報,但卻要支付10%的利息成本,令這部分得到-4%的負回報,即是虧損。

物業總回報率 VS 按揭利率

因此,若物業的總回報率小於按揭利率,借得愈多回報愈差,又或虧損愈大;但若果總回報大於按揭利率,借得愈多,回報愈高。專業的物業投資者不會著眼於「擁有」這字眼,他們會理性分析,評估回報率及按揭利率,靈活運用槓桿及懂得平衡風險。

專業投資者會有效利用物業特性

他們不介意把槓桿放大,他們會有效利用物業的特性(容易取得貸款),然後再進一步購買更多物業,令財富不斷增加,達至「乘」的效果。

按此免費訂閱《香港財經時報》HKBT 新聞快訊

作者簡介:龔成(龔成Facebook專頁)是財經書作者,至今出版超過10本財經書,包括《股票勝經》、《選股勝經》、《50優質潛力股》、《50穩健收息股》、《50值博倍升股》、《大富翁致富藍圖》、《80後百萬富翁》、《80後2百萬富翁》、《80後3百萬富翁》、《財務自由行》等,過往曾以萬元月薪滾出數百萬,現為股票班導師,身家過千萬元。

免責聲明:本網頁刊載的所有投資技巧及分析,僅供參考用途。讀者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要自行判斷及審慎處理,更要自行掌握市場最新變化。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網頁及相關作者與受訪者無關,本網頁概不負責 。而本網頁所有專欄作者的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