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回歸25週年】7月1日是香港回歸25週年的紀念日,回顧這四分之一世紀的時間,香港整體既有發展,亦經歷不少波折,反映在代表香港經濟盛衰的香港股市上,就是交替出現的當炒股份或熱門板塊,還有就是於不同時期中備受市場尊崇的「股王」。

香港回歸25週年|港股公認股王盤點︰1. 匯豐控股

說到港股歷代「股王」中,最深入民心的應該就是匯豐控股(0005.HK,作為上一代港人心目中最可靠、最值得長線投資的藍籌公司,亦曾為不少港人帶來了豐厚回報,「有買貴、無買錯」是香港股民對匯控無限信任的最佳註腳。

不過,回歸前後,匯控加速國際化步伐,先是於1992年全資收購米特蘭銀行(Midland Bank)後,將總部設於倫敦,變相遷冊英國;但2002年以142億美元鉅資收購美國的Household International,涉足美國次按市場,就成為滙控由盛轉衰的轉捩點。

【藍籌股2022】加息周期添不明朗變數!檢閱10大高息藍籌股!東方海外24厘稱冠

香港回歸25週年|匯豐股價曾跌至33元

2006年美國樓市開始下滑,觸發次按危機,匯控於2007年2月發出成立140年以來的首次盈警。到2008年,金融海嘯席捲全球,雷曼兄弟一夜倒閉,匯控需就北美業務大幅撥備,拖累2當年純利按年大幅倒退70%至57.3億美元。

到2009年,由於北美次級房貸業務出現高達155.3億美元稅前巨額虧損,匯控於當年3月2日公布08年度業績的同時,也宣布了12供5的「世紀大供股」,供股價254便士約28.1港元,集資淨額125億英鎊。匯控股價跌至33元,股評人淚灑幕前,成為一代股民集體回憶。

當時的滙控主席葛霖(Stephen Green)在宣布供股計劃時曾說︰「但願從來沒有收購過Household。」

香港回歸25週年|匯控退出多個國家的非核心業務

之後幾年匯控管理層痛定思痛,大力重整業務,退出多個國家的非核心業務,重新以亞洲市場為主,令盈利重拾增長動力,無奈高峰已過,在本港市場面對中資銀行的挑戰,而在海外市場又屢次陷入監管風波甚至洗黑錢醜聞而被巨額罰款,加上英國「脫歐」亦為匯控帶來打擊,2020年更因英國當局下令停止派息,令股價跌穿十年前的世紀供股價。

香港回歸25週年|市場關注回購股份金額多寡

雖然匯控2021年起恢復派息,但業務上卻無復增長動力,去年業績雖有反彈,列賬基準除稅前利潤189億美元,按年增逾1.15倍; 全年列賬基準母公司普通股股東應佔利潤126.07億美元;按年增逾2.2倍,但如今市場對匯控最關注的反而是回購股份金額的多寡。

騰訊遭大股東「反口」|Naspers減持作集資回購、700市值蒸發逾2000億|花旗:恒指目標24,300點

香港回歸25週年|市場對匯控重新看好

匯控本年度首季業績呈倒退,列賬基準除稅前利潤41.66億美元,按年下跌27.9%,列賬基準除稅後利潤34.43億美元,按年下跌24.6%。

不過,隨著美國以至全球央行開始大幅加息,市場對滙控等國際金融股重新看好,摩根大通發表報告,預期英國利率在今年底及明年底將分別達到1.75%及2.5%,歐元區息率於2022至2024年底分別達到0.25%、1.25%及2%;估計美國利率則預期在今年底達到2.75%,明年底升至3%。

考慮到利率預測調整,該行將滙控2022年至2024年每股盈利預測各上調1%、6%及4%,目標價從63元上調至65元,給予「增持」評級。匯控至6月30日收市價為51.65元、跌0.48%。

香港回歸25週年|港股公認股王盤點︰2. 電訊盈科

1997年回歸後,港股隨即面對亞洲金融風暴的吹襲,1998年恒生指數由10,700點水平一度跌至6,544點,跌幅近四成;不過,藉著科網熱潮的出現,港股得以走出谷底,並踏上回歸後首個高峰,恒指1999年全年勁升近七成,升上17,138點新高。

而在這波科網股狂潮中,有一隻股份迅速崛起,令萬千股民如痴如狂,成為港股第一代的科網股王,說的就是電訊盈科(0008.HK

香港回歸25週年|電訊盈科發展進程始於1999年

1999年5月,「小超人」李澤楷旗下的盈科借殼當年股份編號為「1186」的得信佳上市,易名盈科數碼動力,之後透過多次配股集資,注入或收購多個高科技項目,乘著當年科網泡沫,盈科股價如入無人之境,由仙股炒至最高23.5元,盈科市值達1,700億元,一度成為本港第7大市值上市公司。

但好戲還在後頭,2000年電盈在得到中銀、匯豐等組成的銀團提供110億美元巨額貸款後,以總代價2,900億元「蛇吞象」式收購英國大東電報局手上的香港電訊,合併成為電訊盈科。 

香港回歸25週年|藉MIRROR帶動OTT及ViuTV收益

可惜好景不常,同年美國科網股爆破,電盈由於巨額借貸收購,利息成本極高,2001年虧損達69億元,並一度資不抵債,淪為「負資產公司」,股價亦由合併後高位28元持續插水,至2003年更因股價過低而要將股份「五合一」,2008年被剔出藍籌

之後,隨著電訊行業高增長期過去,電盈業務亦無大突破,主要收入來自旗下香港電訊(6823.HK)的股息收益,股價表現亦長期橫行。到近兩年借助旗下偶象組合MIRROR的成功,帶動OTT及免費電視ViuTV及相關業務收益上升,令電盈去年全年扭虧為盈,錄純利10.39億元。

香港回歸25週年|瑞銀給予「買入」評級 列入行業首選

瑞銀報告指,由於疫情影響,預計2022年上半年所有香港電訊公司的服務收入將基本持平或略有下降,但措施放寬後將逐漸改善,雖然由於折舊及攤銷成本增加,預計移動運營商淨利潤將在2022年全部下滑,但由於自由現金流充足,股息仍將保持穩定。

該行指香港電訊板塊具有防禦性,預計未來幾年香港電訊及電訊盈科仍能實現1至2%的派息增長,給予電盈及香港電訊「買入」評級,目標價分別為5.2及12.2元,並以電盈為行業首選。電訊盈科至6月30日收市價為4.15元、跌0.48%。

香港回歸25週年|港股公認股王盤點︰3. 中國石油

回歸以來,中資企業在香港股市所佔比持續提高,獲股民追捧的股份亦不少,不過能夠吸引到「股神」巴菲特親身落場入股的就只得兩隻,第一隻就是中國石油股份(0857.HK

2002年獲「股神」巴菲特入股後,中石油股價由約1.7元水平起步,到2007年升至20.25元見頂。當年不少股民都因為仰慕「股神」名氣而跟進買入中石油,不少更是首次買股票的新手,結果皆大歡喜。

香港回歸25週年|股神曾講解投資中石油背後思維

在2008年的《巴菲特給股東的信》中,股神曾親自講解了中石油這筆交易的具體情況和背後思維,指2002年和2003年巴郡以4.88億美元買入中石油1.3%的股權,相當於中石油價值大約為370億美元,而股神和拍檔芒格認為真正的內在價值大約應該為1,000億美元;到2007年下半年,由於中石油市值已升到2,750億美元,所以股神開始沽貨。

香港回歸25週年|「股神」沽貨 中石油股價照升

值得一提的是,股神2007年中在15至16元水平沽貨後,中石油股價仍繼續上揚,曾有不少人笑股神走得太早;但結果隨著2008年金融海嘯到來,油價由近150美元急跌至接近30美元,中石油股價亦由20元樓上跌至4元水平。

之後,由於油價長期低迷,中石油股價亦每況愈下,2020年受疫情影響,油價急挫,紐約期油一度跌至每桶-40.32美元,而中石油股價亦曾低見2.16元;不過2021年,隨著油組減產,加上疫後經濟復甦以及通脹預期,令油價大幅反彈,全年勁升逾五成,而中石油全年亦勁賺921.7億元人民幣,按年升385%。

香港回歸25週年|中石油首季業績理想

今年以來,由於通脹危機持續升溫,加上俄烏戰事爆發,油價升穿每桶100美元,中石油首季業績亦繼續理想,按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盈利390.6億元人民幣,按年升40.9%,創近十年來最佳。

高盛最新報告指,亞洲能源板塊本年至今累升20%,料上游石油和煉油股價格仍有上升空間。該行大宗商品團隊預計,今年下半年及明年布蘭特原油價格平均分別為每桶135和125美元。

高盛雖將中石油目標價由6元下調至5.9元,但維持「買入」評級。中石油至6月30日收市價為3.74元、跌1.06%。

香港回歸25週年|港股公認股王盤點:4. 零售時裝股王-思捷環球

提到連鎖時裝零售品牌,現時消費者可能只會想到Zara、H&M及Uniqlo等「來路貨」,至於本地時裝零售股,投資者可能只數得出佐丹奴國際(0709.HK,但若說是能達到股王級數的,就不得不提經營ESPRIT思捷環球(0330.HK

ESPRIT原為美國品牌,其後由商人邢李㷧引入香港,大受歡迎,業務並迅速發展至中國內地及歐洲地區。

香港回歸25週年|思捷環球並晉身藍籌股

1993年邢李㷧將思捷的亞洲部分的業務及資產,以每股3.7元在香港交易所掛牌上市,成為思捷環球,1996年買下美國ESPRIT 63%股權,2002年統一全球ESPRIT品牌,同年思捷環球並晉身恒生指數成分股

按此免費訂閱《香港財經時報》HKBT 新聞快訊

香港回歸25週年|思捷金融海嘯後走下坡

2000年起,思捷業績持續上揚,兼且年年大派特別息,備受股民追捧,股價於2007年一度高見133元,較1993年上市價高3500%,市值達1,715億元,成功奠定「股王」地位。

不過,經2008年金融海嘯衝擊後,思捷開始走上下坡道,2009年度股東應佔溢利利較2008年度的64.5億元大幅倒退26%至47.5億元,之後頹勢不止,2011年度全年純利大跌98%至只有7,900萬元。

香港回歸25週年|2013年思捷被剔出藍籌股之列 

雖然在管理層重組計劃下,思捷2012年度業績迴光反照,盈利按年大幅反彈超過11倍至近8.73億元;但2013年由盈轉虧,勁蝕43.9億元,股價亦由高峰期跌去近九成,同年更被剔出藍籌之列。另一方面,掌舵人邢李㷧由2002年起不斷減持思捷股份,合共套現逾230億元,並在2008年完全退出思捷。

之後思捷業務發展持續走下坡,2020年在疫情影響下,全年虧損由上年同期的21.44億元擴大至39.92億元,集團並宣布採取重組措施,關閉新加坡、馬來西亞、台灣、香港、澳門和內地的所有業務。

香港回歸25週年|思捷環球去年業績扭虧為盈

受消息影響,思捷股價急挫至0.5元水平,由當年的紅底股變成毫子股;不過,經歷低潮之後,思捷去年業績扭虧為盈,錄得純利3.81億元,而股價今年一度勁升逾倍,以週二(28日)收市價1.35元計,今年累升九成,只是市值38億元,只得高峰期的2%。思捷環球至6月30日收市價為1.41元、升9.3%。

免責聲明:本網頁刊載的所有投資技巧及分析,僅供參考用途。讀者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要自行判斷及審慎處理,更要自行掌握市場最新變化。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網頁及相關作者與受訪者無關,本網頁概不負責 。而本網頁所有專欄作者的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