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香港】鼓勵年輕人理財成為時下趨勢之一,中國銀行(香港)推出年輕品牌定位「理財TrendyToo」,同時亦委任姚焯菲、 張馳豪及劉佩玥為形象大使,更有「輕理財22式」。以下一文詳細講解。

中銀香港|年輕客戶數碼交易量升近4成

中銀香港個人金融及財富管理部助理總經理(客層管理)温晞文(Tania)當中提到,於去年(2021年),中銀於18至35歲的年輕客戶經數碼渠道進行的交易量按年上升接近4成,而用手機開戶人數更增展一倍。並指出為配合年輕理財需要,推出「理財TrendyToo」年輕品牌定位。

劉佩玥:收入要平均地分佈處理

姚焯菲、 張馳豪及劉佩玥成為「理財TrendyToo」形象大使,他們分享各自理財心得,當中投資經驗較豐富的劉佩玥提到,自己傾向投資,現在有投資買股票,每月出糧都會拿一部份去投資。

劉佩玥指出:「於大學時期已不停做兼職,第一、兩次出糧時很有衝動花光它,但最後都交託給媽媽,讓她幫忙管理。收入有部份用作家用,有部份儲蓄,要平均地分佈處理。所以我屬於穩陣型,當然亦會購物獎勵自己,但有限節制地,亦要為自己儲錢計劃將來,亦會平衡眼前,若將來遇到小意外要用錢時亦有保障。」

張馳豪:透過簡單數碼工具幫手理財

張馳豪(Aska)非常同意不是將錢放儲蓄就等於理財。他說:「年輕人都有自己嘅生活重心,理財更加要輕。不需要花很多時間,只要踏出第一步,透過一些簡單數碼工具幫手,錢才會有增長。」很多年輕人百般武藝,人人都是Slasher。正攻讀雙碩士的Aska坦言要努力增值財富,未來希望演藝及個人事業雙線發展。

姚焯菲:會好好打理出糧戶口

而小小年紀尚在求學的姚焯菲(Chantel)笑言除了儲蓄習慣外,亦會將收入買衫扮靚,同時利用流動支付應用程式輕鬆消費,儲分勁賺獎賞。姚焯菲表示:「自從年頭開咗入行第一個銀行戶口儲起自己份糧,因為已經綁定FPS,家人和朋友過數入戶口好方便,Tania又教了我很多支付消費Tips,未來我會好好打理我這個『出糧戶口』!」

【理財方法】港姐冠軍謝嘉怡、26歲擁兩層英國樓|大學時已成功首置!分享理財心得

中銀香港|「理財TrendyToo」擁有4大元素

「理財TrendyToo」配合了4大元素,亦提供更多元化7x24體驗,以為年輕人提供線上理財體驗:

  1. 輕.而易舉Spending+:配合年輕客戶支付習慣漸趨電子化,中銀香港提供BoC Pay和轉數快(FPS)等工具。當中BoC Pay亦是中銀首創的一站式本地及跨境流動支付應用程式,可輕鬆處理付款、收賬及轉賬,亦跟多個商戶合作推出多項優惠。 
  2. 輕.便Banking+:提供一站式手機開戶、理財、投資、消費、置業、貸款、保險等服務。同時設立一系列線上配套及相關電子渠道專屬禮遇,包括線上登記發薪服務、手機銀行兌換外幣、電子渠道住宅物業按揭申請等,一個戶口管理所有收入支出,兼享專屬獎賞。
  3. 輕.型Living+:這為一個「音樂x理財」的客戶推廣活動,並即將推出。並以年輕客戶的語言,融合2項元素,該行指讓年輕客戶享股跟好友一起聽音樂同時,悟出理財哲學。
  4. 輕.易起步Investing+:手機銀行設有「中銀直播間」及「理財解碼」專區,以提供緊貼市況的理財資訊以及個案分析。亦可透過手機內的「碎股易」、「智選基金組合」,以及「股票Widget」等投資產品工具,以開展財富增值計劃。

按此免費訂閱《香港財經時報》HKBT 新聞快訊

中銀香港|迎新奬賞達5,100元

另一方面,中銀香港亦推出一系列「輕.鬆Offer+」以吸納新客戶,當中優惠包括:

  •  手機開戶高息定存賞:6個月港元 / 美元定期存款年利率高達1.5% (存款上限30萬港元/5萬美元)
  • 迎新奬賞高達5,100港元

另有其他優惠詳情可按此查詢。

【理財方法】調查:9成富豪信自己能操控命運!千萬富豪6個共同點:勤力、紀律非最重要

中銀香港|熱賞22優惠

除此之外,年輕客戶由即日起開立服務,亦享有「熱賞22」專屬優惠,當中包括:

  • 開立新證券賬戶可享首 4 個月無上限買入及賣出港股、中國 A 股或美股$0 佣金優惠。值得注意,相關優惠僅適用於開立單名證券賬戶及符合年齡在18 至 35 歲「智盈理財」或「自在理財」個人客戶
  • 全新客戶綁定BoC Pay可獲總值68港元電子商戶優惠券,以及推薦親友綁定BoC Pay可獲20港元獎賞

中銀香港|輕至財22式將於Instagram發布

至於熱賞22優惠中,亦有一個名為「輕理財22式」的貼士,為中銀香港於Instagram發布的一些小貼士或著數攻略,以增加自主理財的知識。

有關的「輕至財22式」暫時尚未推出,假若想留意最新詳情,可留意以下網站:https://www.bochk.com/dam/more/trendytoo/22_tc.html 

免責聲明:本網頁刊載的所有投資技巧及分析,僅供參考用途。讀者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要自行判斷及審慎處理,更要自行掌握市場最新變化。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網頁及相關作者與受訪者無關,本網頁概不負責 。而本網頁所有專欄作者的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