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保險】最新的保險調查顯示,內地的人身保險規模將會在2050年增長10倍,惟現在醫療保險的滲透率明顯偏低,約35%醫療開支須自費,保險公司須進行改革應對市場。

人民幣定期|野村:最強勢貨幣之一|8間銀行人仔定存比較:7日、1個月、3個月... 最高13.88厘息

調查:料內地人身保險規模2050年增10倍

奧緯諮詢 (Oliver Wyman) 最新的中國人身險行業報告指出,儘管行業短期面臨增長疲軟,但當中國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7,000至10,000 美元後,人身險保費規模年增長率預計將高達13%,並在 2030 年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人身險市場。

至 2040 年前後,中國的人身險滲透率有望達到11至13%的穩定水平,並預計在 2050 年實現 45 萬億元人民幣(下同)的保費規模。

醫療保險、養老年金需保障缺口

報告著重分析人身險行業的長期潛能和破局思路,並結合覆蓋1.2 萬名人身險客戶的大型調研及來自12家保險公司和經紀代理渠道的代理人深度訪談,揭示當前普遍存在的市場迷思。

報告作者、奧緯諮詢董事合夥人錢行表示:「近10倍的預期增量表明當前我國居民仍存在巨大的保障缺口,醫療保險、養老年金、定期壽險和終身壽險的保障缺口尤為明顯,這些需求將成為中國人身險市場未來規模增長的重要引擎。」

理財個案|澳洲有樓想賣出套現40萬!現價買騰訊是否好時機?|龔成教室

35%醫療開支須自費

據測算,中國當前全體居民在餘生面臨著約 1,600 萬億元的風險敞口,其中 1,050 萬億元的醫療支出需求和 370 萬億元的養老支出是中國家庭最大的財務支出需求。

社會醫療保險已然承壓,而商業醫療險雖然表面保額較高,但實際賠付不足。數據顯示,2019 年中國整體醫療支出結構中,公共開支佔 58%,商業健康險佔 7%,醫療險的滲透率明顯偏低,導致 35%的醫療支出缺口需自費解決。

長壽風險和早亡風險的保障不足

長壽風險和早亡風險的保障亦顯不足,凸顯出中國養老年金和傳統壽險產品市場的短板和空白。目前中國社會養老保險(第一支柱)只能填補不到一半居民對於養老支出的需求,且第一支柱替代率正逐年下滑,第三支柱的補充日益迫切。

然而,年金和兩全等產品目前只能覆蓋約 30 萬億元的養老金需求,遠低於市場缺口。

商業養老保險能緩解社會老齡化壓力

商業養老保險作為第三支柱被視為緩解中國社會老齡化壓力的重要舉措。錢行認為:「保險公司在長壽風險管理和資產負債管理上具有豐富經驗和能力,在商業養老金產品的開發上獨具優勢,如果可以有效發揮出銀保渠道的分銷優勢,人身險險企理應在第三支柱市場中佔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另外,目前定期壽險和終身壽險等傳統壽險尚未對非意外早亡相關的收入替代需求提供足額保障。據估算,非意外早亡相關的收入替代需求約為 60 萬億元,而當前傳統壽險的保障僅為 10 萬億元。

保險行業正面對短期挑戰

儘管分析顯示中國人身險市場長期前景向好,但近年來行業遭遇的短期挑戰仍亟待解決。數據顯示,中國人身險行業原保費增速降至個位數,首年保費首次連續三年下滑。錢行表示:「很多人都認為數字化可以幫助人身險行業力挽狂瀾,傳統的代理人模式已不再有用武之地。然而,我們的調研結果卻指向不同的結論。」

目前,線上渠道僅貢獻 5-6%的原保費收入,難以動搖專屬代理人(60%)及銀保渠道(30%)的主流地位。

基於「人情味」的信任對醫療保險是不可或缺

調研發現,消費者們更習慣透過線上渠道獲取信息或購買簡單基礎的保險產品,而線下渠道依然是購買大額、複雜人身險產品的首選。基於「人情味」的信任對於人身險業務來說不可或缺。

報告認為,數字化渠道和數字化工具只是手段,而代理人的賦能和改革才是重中之重。當前「大進大出」的代理人模式難以持續,且不穩定、低質量代理人難以匹配中產及富裕客戶所需的服務質量。

在改革的過程中,高質量代理人優增和數字化工具的推出僅僅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這些工具賦能的成效和隨後代理人行為模式的變化。

保險公司應打造以客戶為中心的商業模式

報告指出,打造以客戶為中心的商業模式,有效打通客戶信息及需求、產品及服務交付渠道和綜合保險生態,對擊破短期挑戰、釋放長期潛能至關重要。這一模式的核心是保險公司服務宗旨的升級,即從單一的銷售產品,向服務客戶全生命週期的需求轉變。而這一模式的實現需要與客戶構建多層次的深度互信:對銷售人員的信任,對產品服務的信任,對保險公司的信任。

為了建立這樣的信任,保險公司需要先打造一個以客戶為中心的、能將各種金融和康養需求相結合的生態圈。

按此免費訂閱《香港財經時報》HKBT 新聞快訊

免責聲明:本網頁刊載的所有投資技巧及分析,僅供參考用途。讀者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要自行判斷及審慎處理,更要自行掌握市場最新變化。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網頁及相關作者與受訪者無關,本網頁概不負責 。而本網頁所有專欄作者的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